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第9-11页
     ·政策的支持: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9页
     ·理论忧思:国际化背景下的秘书职业化第9-10页
     ·现实困惑:秘书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位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理论意义:丰富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的理论第11页
     ·实践意义:有效指导高职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第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文秘专业论文数量的统计第11-12页
     ·关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研究第12-13页
     ·关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研究第13页
     ·关于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研究第13页
     ·关于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第13-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关于秘书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研究第14页
     ·关于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关于秘书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第15页
     ·关于秘书教育评价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秘书职业素质的研究第16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6-17页
     ·研究思路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概述第19-28页
   ·相关概念厘定第19-20页
     ·人才培养第19页
     ·文秘专业第19-20页
   ·理论基础第20-24页
     ·系统理论第20-22页
     ·建构主义理论第22-23页
     ·实用主义教育观第23-24页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第24-28页
     ·文秘专业的产生第24-25页
     ·培养行政秘书阶段第25-26页
     ·培养职业秘书阶段第26页
     ·对文秘专业未来的展望第26-28页
第三章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第28-52页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第28-48页
     ·文秘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第28-32页
     ·社会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调查分析第32-36页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基础分析第36-43页
     ·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及教学资源建设分析第43-48页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8-52页
     ·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不足第48页
     ·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化程度低第48-49页
     ·企业参与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第49页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不协调第49-50页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第50页
     ·文秘专业师资职业能力相对较弱第50-51页
     ·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功能弱化第51-52页
第四章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第52-68页
   ·准确定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52-53页
     ·定位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第52页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第52-53页
   ·优化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进教材与教法第53-58页
     ·构建以培养文秘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第53-55页
     ·整合、开发高职文秘专业教材第55-57页
     ·选择适合学生基础的教学策略第57-58页
   ·推进高职文秘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第58-60页
     ·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第58-59页
     ·利用第三方管理公司,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第59-60页
   ·加强高职文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第60-62页
     ·促进文秘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第60-61页
     ·搞好专职教师培训第61-62页
     ·做好兼职教师管理第62页
   ·加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第62-65页
     ·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第63页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第63-64页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注重各项活动中职业素质的培养第64页
     ·关注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第64-65页
   ·制定完善相关制度第65-68页
     ·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制定企业与高校合作育人制度第65-66页
     ·实行高职文秘“双专业”政策第66页
     ·严格秘书职业证书制度第66-67页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制度第67-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2-73页
附录1第73-76页
附录2第76-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皇岛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塑料制品接触白酒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迁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