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2-17页 |
|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12-13页 |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2页 |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12-13页 |
| ·可持续农业的理论 | 第13-14页 |
| ·可持续农业的提出 | 第13-14页 |
|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 | 第14页 |
| ·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 | 第14页 |
| ·生态农业的理论 | 第14-17页 |
| ·生态农业的概念 | 第14-15页 |
| ·生态农业的特征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的现状与趋势 | 第17-26页 |
| ·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7-22页 |
| ·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 ·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 ·先进范例 | 第19-20页 |
| ·经验借鉴 | 第20-22页 |
|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 第22-26页 |
| ·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 ·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秦皇岛市农业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分析 | 第26-36页 |
| ·秦皇岛市及其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 ·秦皇岛概况 | 第26-28页 |
| ·秦皇岛市农业发展资源状况 | 第28-30页 |
| ·秦皇岛市推广生态农业的条件分析 | 第30-36页 |
| 第五章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发展势态分析 | 第36-41页 |
|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 ·人口因素 | 第36-37页 |
| ·资源因素 | 第37页 |
| ·政策因素 | 第37-38页 |
| ·机制因素 | 第38页 |
| ·技术因素 | 第38页 |
|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发展机会分析 | 第38-41页 |
|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分析 | 第38-39页 |
|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改善分析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秦皇岛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设计 | 第41-49页 |
| ·北部山地林牧生态区 | 第42-43页 |
| ·低山丘陵生态保护区 | 第43-44页 |
| ·山间盆地区优质农业生态区 | 第44-46页 |
| ·平原综合农业生态区 | 第46-47页 |
| ·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生态区 | 第47-49页 |
| 第七章 秦皇岛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及发展对策 | 第49-53页 |
| ·保障措施 | 第49-50页 |
| ·政策保障 | 第49页 |
| ·资金保障 | 第49-50页 |
| ·人力资源保障 | 第50页 |
| ·技术保障 | 第50页 |
| ·发展对策 | 第50-53页 |
| ·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 第50-51页 |
| ·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发展生态农业的长效机制 | 第51页 |
| ·加强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建设,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51页 |
|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 第51-52页 |
| ·丰富完善生态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