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多跑道运行现状 | 第15-31页 |
·国内多跑道运行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多跑道运行现状 | 第19-20页 |
·国外多跑道运行新技术/模式研究 | 第20-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多跑道运行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46页 |
·国内外多跑道法规标准差异 | 第31-37页 |
·多跑道运行尾流影响研究 | 第37-44页 |
·进近偏航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同时偏置仪表进近运行研究 | 第46-61页 |
·同时偏置仪表进近适用性研究 | 第48-58页 |
·浦东机场 SOIA 应用性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1.5 海里斜距相关进近运行研究 | 第61-74页 |
·1.5 海里斜距相关进近适用性研究 | 第61-65页 |
·基于混沌性的浦东机场运行研究 | 第65-72页 |
·浦东机场 1.5 海里相关进近应用性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基于新技术的浦东机场多种运行组合实效性研究 | 第74-88页 |
·基于时空分析法改进的容量评估模型 | 第74-78页 |
·浦东机场多跑道组合容量研究 | 第78-86页 |
·实效性分析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附录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