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地肤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藜科植物的分布与利用 | 第9-10页 |
·地肤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分布分类的研究 | 第10-11页 |
·抗性的研究 | 第11-12页 |
·生殖生物学研究 | 第12-13页 |
·生态学研究 | 第13-14页 |
·地肤属植物的利用 | 第14-15页 |
·木地肤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木地肤的分布分类 | 第15-16页 |
·木地肤的形态解剖 | 第16页 |
·木地肤的种子学特性 | 第16-17页 |
·木地肤抗旱耐盐的研究 | 第17页 |
·木地肤的利用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材料 | 第19-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研究材料 | 第19-21页 |
第3章 木地肤开花特性研究 | 第21-3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开花物候观察 | 第21页 |
·花部综合特征的观察 | 第21-22页 |
·花粉活力测定 | 第22页 |
·柱头可授性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物候观察 | 第23-24页 |
·花部综合特征(花部结构及开花动态) | 第24页 |
·雌性先熟现象 | 第24-26页 |
·花粉活力 | 第26-27页 |
·柱头可授性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雌性先熟 | 第28-29页 |
·花粉活力的差异 | 第29页 |
·柱头可授性差异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木地肤的繁育系统研究 | 第31-4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开花动态的观察 | 第31页 |
·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访花频率的观察 | 第31页 |
·花粉—胚珠比(P/O)测定 | 第31-32页 |
·杂交指数 OCI 测定 | 第32页 |
·结实率 | 第32页 |
·花粉败育率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花部综合特征(开花动态及花部结构) | 第33-34页 |
·花粉一胚珠比(P/0 比)测定 | 第34-35页 |
·杂交指数 OCI 测定 | 第35页 |
·结实率的比较 | 第35页 |
·访花者的观察 | 第35-36页 |
·花粉败育率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花部综合特征与传粉模式 | 第37页 |
·访花昆虫 | 第37页 |
·繁育系统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木地肤的萌发特性 | 第40-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研究材料 | 第40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种子的大小与重量 | 第42-43页 |
·温周期对木地肤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页 |
·盐分对木地肤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45页 |
·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5-46页 |
·储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种子的大小与重量 | 第46-47页 |
·温周期对木地肤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7页 |
·盐分对木地肤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7-48页 |
·果翅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页 |
·储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