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第一节 牡蛎疱疹病毒在贝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一、牡蛎疱疹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16页 |
二、OsHV-1 的基因组研究 | 第16-19页 |
三、OsHV-1 的PCR检测方法 | 第19-25页 |
第二节TLR与RLR通路及其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 第25-35页 |
一、TLR/RLR信号通路 | 第27-32页 |
二、TLR/RLR信号通路对病毒侵染的识别 | 第32-34页 |
三、TLR/RLR信号通路成员对疱疹病毒的识别总结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贝类对疱疹病毒OsHV-1 的天然免疫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8-72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38-45页 |
一、实验动物与菌株 | 第38-39页 |
二、主要试剂 | 第39-45页 |
三、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45-72页 |
一、长牡蛎幼虫培育方法和OsHV-1 对幼虫的攻毒实验 | 第45-47页 |
二、DNA提取及检测 | 第47-48页 |
三、RNA提取及检测 | 第48-49页 |
四、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49-50页 |
五、PCR产物胶回收 | 第50-51页 |
六、PCR产物纯化 | 第51页 |
七、质粒提取 | 第51页 |
八、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51-54页 |
九、关键基因的 3’RACE | 第54-55页 |
十、关键基因的 5’RACE | 第55-56页 |
十一、基因序列分析 | 第56页 |
十二、OsHV-1 检测方法 | 第56-58页 |
十三、攻毒用OsHV-1 上清液制备 | 第58-59页 |
十四、长牡蛎D型和壳顶期幼虫样品用于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筛选 | 第59-60页 |
十五、长牡蛎幼虫样品中免疫相关基因的OsHV-1 诱导表达 | 第60-61页 |
十六、长牡蛎免疫相关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幼贝中OsHV-1 诱导表达分析 | 第61-62页 |
十七、长牡蛎RNA干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 第62-64页 |
十八、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64-69页 |
十九、基因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69-72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72-151页 |
第一节 长牡蛎生长发育样品OsHV-1 检测 | 第72-73页 |
一、OsHV-1 未攻毒长牡蛎生长发育样品OsHV-1 检测结果 | 第72页 |
二、OsHV-1 攻毒长牡蛎生长发育样品OsHV-1 检测结果 | 第72-73页 |
第二节 长牡蛎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特征分析 | 第73-93页 |
一、长牡蛎TL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基本特征 | 第73-87页 |
二、长牡蛎MyD88基因基本特征 | 第87-93页 |
第三节 长牡蛎RIG-I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特征分析 | 第93-101页 |
一、长牡蛎RIG-I基因基本特征 | 第93-96页 |
二、长牡蛎MAVS基因基本特征 | 第96-99页 |
三、长牡蛎IRF基因基本特征 | 第99-101页 |
第四节 用于长牡蛎生长发育样品qRT-PCR的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101-105页 |
一、样品选取 | 第102页 |
二、表达谱cluster分析及候选内参基因选取 | 第102-104页 |
三、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四、最优内参基因个数选取 | 第105页 |
第五节、长牡蛎幼虫样品中免疫相关基因的OsHV-1 诱导表达 | 第105-109页 |
一、TLR基因在长牡蛎幼虫OsHV-1 攻毒前后的mRNA表达 | 第106-108页 |
二、RIG-I基因在长牡蛎幼虫OsHV-1 攻毒前后的mRNA表达 | 第108-109页 |
三、4 个TLR基因和RIG-I基因的功能推测 | 第109页 |
第六节 免疫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在OsHV-1 攻毒幼贝中的表达 | 第109-125页 |
一、免疫相关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109-112页 |
二、免疫相关基因的OsHV-1 攻毒诱导表达 | 第112-125页 |
第七节 RNAi | 第125-132页 |
一、长牡蛎MAVS基因在被干扰过程中的表达 | 第125-127页 |
二、长牡蛎TRAF基因在被MAVS基因被干扰过程中的表达 | 第127-129页 |
三、长牡蛎IRF基因在被MAVS基因被干扰过程中的表达 | 第129-132页 |
第八节 关键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132-146页 |
一、含EGFP报告基因的目的基因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 | 第132-136页 |
二、目的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 第136-146页 |
第九节 TLR与MyD88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6-151页 |
一、基因全长和结构域的选取 | 第147页 |
二、酵母双杂交的阴性结果 | 第147-148页 |
三、Cg27513 TLR-TIR结构域与CgMyD88-2 的酵母双杂交结果 | 第148-151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151-165页 |
第一节 讨论 | 第151-164页 |
一、适用于牡蛎生长发育时期样品的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152-154页 |
二、OsHV-1 攻毒长牡蛎幼虫中免疫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基因功能分析 | 第154-156页 |
三、长牡蛎中存在MyD88依赖的TLR信号转导通路 | 第156-161页 |
四、长牡蛎中存在RLR信号转导通路 | 第161-163页 |
五、长牡蛎中TLR/RLR信号通路参与OsHV-1 的天然免疫反应 | 第163页 |
六、长牡蛎MAVS基因表达量被抑制对通路其它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63-164页 |
第二节 结论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8页 |
在学期间发表和即将发表的文章 | 第178页 |
课题项目支持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