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交错、渗透、裂变--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形成诸因素的历史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8页
第一章 “新世界”——印象主义风格的确立第8-21页
 一、 理论的界定第8-13页
  (一) 印象主义的由来第8-10页
  (二) 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第10-13页
 二、 “新特质”——《牧神午后》中的印象主义第13-21页
  (一) 由《春天》到《牧神午后》第13-15页
  (二) 《牧神午后》中的“印象主义”第15-21页
第二章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第21-39页
 一、 交错——来自音乐外界的影响第21-27页
  (一) 历史社会的影响第21-22页
  (二) 法国音乐的复兴运动的影响第22-24页
  (三) 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第24-25页
  (四) 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第25-27页
 二、 渗透——来自音乐内部的影响第27-33页
  (一) 穆索尔斯基的影响第27-29页
  (二) 肖邦的影响第29-30页
  (三) 李斯特的影响第30-32页
  (四) 瓦格纳的影响第32-33页
 三、 裂变——来自自身创作的反思第33-39页
  (一) 和声的色彩性第33-35页
  (二) 调式调性的多元性第35-36页
  (三) 旋律的零散性第36页
  (四) 曲式的模糊性第36-37页
  (五) 配器的独特性第37-39页
第三章 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德彪西作品《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音乐分析第39-52页
 一、 从戏剧到歌剧第39-44页
  (一) 戏剧脚本的选择和歌剧作品的诞生第39-41页
  (二) 对于作品中“画面感”的追求第41-44页
 二、 德彪西艺术观在《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中的体现第44-47页
  (一) 静穆中的美第45页
  (二) 暗示中的情感第45-46页
  (三) 艺术中的艺术第46页
  (四) 桎梏中的解放第46-47页
 三、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中的技术因素第47-50页
  (一) 文学性因素第47-48页
  (二) 音乐性因素第48-50页
 四、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意义与影响第50-52页
结语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琵琶文曲的迹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