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结构及论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信息不对称概述 | 第16-18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17页 |
·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 第17-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及主要观点 | 第18-19页 |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及应用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原因 | 第20-21页 |
·医患双方获得的信息能力不对等 | 第20-21页 |
·医疗服务的异质性、风险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 第21页 |
·信息流通不畅与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 | 第21页 |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危害 | 第21-28页 |
·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服务市场的逆向选择 | 第22-23页 |
·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疗服务市场的道德风险 | 第23-24页 |
·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危害 | 第24-28页 |
第4章 信息不对称下医疗服务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28-34页 |
·不完全信息下医患博弈模型分析 | 第28-30页 |
·政府监管部门与医疗服务机构博弈分析 | 第30-34页 |
第5章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对策探讨与案例分析 | 第34-43页 |
·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营利性医院为辅”的医疗服务体系 | 第34-36页 |
·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 | 第34-35页 |
·在混合所有制医院与私利医院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35-36页 |
·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 第36页 |
·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 | 第36页 |
·建立医疗信息的公示制度,逐步完善的医院内部信息档案,加快医疗信息的流通 | 第36页 |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从根源上打破“以药养医”的局面 | 第36-38页 |
·完善基本药品目录,建立国家控股的医药流通企业 | 第37页 |
·政府加强监管,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 | 第37-38页 |
·建立新型的医院的盈利模式和医生的薪酬体系 | 第38页 |
·建立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 第38-39页 |
·案例分析1——“美国医改”的启示 | 第39-41页 |
·案例分析2——“高州模式”的经验及对新医改的思考 | 第41-43页 |
·“高州模式”的内涵 | 第41-42页 |
·高州模式的“内在机理”及借鉴价值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