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本质安全内涵的研究第13-14页
     ·本质安全评价的研究第14-15页
     ·高校食堂安全理论研究第15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内涵分析第17-25页
   ·高校食堂安全工作特点第17-18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内涵界定第18-19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特征第19-21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流程第21-22页
   ·高校食堂安全事故分析方法第22-25页
     ·鱼刺模型分析第22-23页
     ·轨迹交叉模型分析第23-25页
3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影响因子分析第25-46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人因分析第25-31页
     ·高校食堂从业人员队伍现状第25-28页
     ·人的健康体质的影响和安全控制第28页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控制第28-31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物因分析第31-39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物因概念的优化第31-32页
     ·高校食堂物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设备的本质安全分析和安全控制第33-35页
     ·材料本质安全分析和安全控制第35-39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环境因分析第39-41页
     ·高校食堂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分析和安全控制第39-41页
     ·高校食堂就餐环境本质安全分析和安全控制第41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因分析第41-46页
     ·高校食堂安全管理体系构成第42-43页
     ·高校食堂管理缺陷分析第43-44页
     ·高校食堂管理缺陷的控制第44-46页
4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6-59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评价指标选取第46-47页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46-47页
     ·指标选取的依据第47页
     ·指标的量化原则第47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7-52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人因指标体系构建第47-48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物因指标体系构建第48-49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环境因指标体系构建第49-51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管理因指标体系构建第51-52页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52-57页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57页
   ·历史数据的量化处理第57-58页
   ·高校食堂本质安全等级的划分第58-59页
5 实证研究——以A大学食堂为例第59-69页
   ·A大学食堂概述第59页
   ·A大学食堂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59-65页
     ·人的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59-60页
     ·物的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60-62页
     ·环境的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62-63页
     ·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第63-64页
     ·食堂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第64-65页
   ·A大学食堂本质安全建设改进措施第65-69页
     ·人员方面的改进措施第65页
     ·物的方面改进措施第65-66页
     ·环境方面改进措施第66页
     ·管理方面改进措施第66-69页
6 结论及展望第69-71页
   ·研究结论第69页
   ·创新点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附录第73-77页
 附录A:一种温湿度调控系统(专利)第73-74页
 附录B:一种温湿度监控系统(专利)第74-75页
 附属C:一种基于PLC的电源监控系统(专利)第75-76页
 附录D:一种中央信号报警装置(专利)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读研期间的个人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效果测度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下一篇: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