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国内城市更新大背景 | 第14页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 | 第14-16页 |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互动发展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20页 |
·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范围界定 | 第20页 |
·研究价值 | 第20-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2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理论研究 | 第24-26页 |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建设实践 | 第26-27页 |
·国外园区景观建设实践 | 第26页 |
·国内园区景观建设实践 | 第26-27页 |
·相关学科理论借鉴 | 第27-28页 |
·景观设计学 | 第27-28页 |
·景观形态学 | 第28页 |
·园林美学 | 第28页 |
·城市规划学 | 第28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28页 |
·设计心理学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3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8页 |
·城市更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 第31-33页 |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脱离区域整体规划 | 第33-34页 |
·缺乏明确的主题定位 | 第34-35页 |
·规划布局缺乏系统性 | 第35页 |
·规划、改造手法单一 | 第35页 |
·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 第35-36页 |
·功能性问题 | 第36页 |
·现在主要采取的策略和效果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第38-50页 |
·城市更新背景下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38-44页 |
·系统规划,点面结合 | 第38-39页 |
·更新中的保护与融合 | 第39-40页 |
·尊重场所,因地制宜 | 第40-41页 |
·生态低碳,资源节约 | 第41-42页 |
·功能性和艺术性兼顾 | 第42-43页 |
·以人为本,注重体验 | 第43-44页 |
·城市更新背景下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 第44-49页 |
·旧有遗存景观的再利用 | 第44-45页 |
·形式感和艺术感的体现 | 第45-46页 |
·传统元素的提取和应用 | 第46-47页 |
·空间功能拓展 | 第47-48页 |
·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和内容 | 第50-66页 |
·基地调研 | 第50-51页 |
·基础资料分析 | 第50页 |
·人文背景分析 | 第50-51页 |
·基地现场调查 | 第51页 |
·构思理念 | 第51-53页 |
·主题定位 | 第52页 |
·风格统一 | 第52页 |
·质感适宜 | 第52-53页 |
·色彩协调 | 第53页 |
·总体布局 | 第53-55页 |
·整体布局 | 第53-54页 |
·园区动线组织 | 第54页 |
·景观节点布置 | 第54-55页 |
·弹性空间设计 | 第55-57页 |
·灰空间设计 | 第55-56页 |
·多功能开放空间设计 | 第56-57页 |
·景观要素设计 | 第57-65页 |
·建筑 | 第57-58页 |
·植物 | 第58-59页 |
·道路和广场设计 | 第59-61页 |
·水景 | 第61-62页 |
·构筑物与景观小品 | 第62-64页 |
·标识系统 | 第64-65页 |
·地形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6 案例分析——广州TIT创意园 | 第66-76页 |
·概况 | 第66-69页 |
·背景 | 第66页 |
·定位和理念 | 第66-68页 |
·发展现状 | 第68-69页 |
·景观规划设计评价 | 第69-75页 |
·总体评价 | 第69-70页 |
·细部景观评价 | 第70-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