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地方风俗习惯总志论文

神坛女人:大理白族村落“莲池会”女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3页
绪论第13-42页
 一、“家乡”、女人和“我”第13-16页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路径第16-20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20-35页
 四、理论与研究方法第35-42页
第一章 回到田野:“莲池会”女人们的生活世界第42-76页
 第一节 大理:“莲池会”女人们生活的“地方”第42-53页
  一、“文献名邦”: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第42-45页
  二、“妙香古国”:传说记忆里的“地方”第45-48页
  三、“东西南北”:日常生活中的“地方”第48-53页
 第二节 龙龛:“莲池会”女人们的生活“现场”第53-76页
  一、空间维度:边界区分中的“地方”第53-60页
  二、时间维度:口述的生活和“历史”第60-71页
  三、“讨生活,过日子”:庄里一日第71-76页
第二章 女人之“会”:地域社会中的“莲池会”第76-107页
 第一节 多元地域文化及“莲池会”的由来第76-83页
  一、大理多元的地域文化第76-80页
  二、“莲池会”的由来第80-83页
 第二节 村落“闲”风及村社组织第83-93页
  一、“闲人”与“闲事”第85-88页
  二、“闲”与“不闲”:村社组织的公共性第88-91页
  三、“闲”:村落人观第91-93页
 第三节 “闲人走闲会”:村落妇女的“入会”历程第93-99页
  一、由内至外:村落妇女的“入会”历程第94-97页
  二、内外有别:“入会”前后的“身心”差异第97-99页
 第四节 “女人的神坛,女人的会”:“莲池会”本体研究第99-107页
  一、“莲池会”组织结构及日常运作第99-102页
  二、“莲池会”口承经文第102-107页
第三章 走向神坛的“女人们”:女性角色交替与“莲池会”代际知识传承第107-134页
 第一节 “她”的降生:“做三桌”庆典第108-114页
  一、生育偏好与“她”的出生第108-109页
  二、“做三桌”:“社会化”的开端第109-114页
 第二节 初识神坛:“女囡子”日常经历中的“莲池会”第114-124页
  一、玩里习得:“阿奶带我玩”第114-119页
  二、做里学会:“阿妈让我做”第119-124页
 第三节 初涉神坛:“小媳妇”的初婚生活及其祭祀操演第124-134页
  一、新妇到婆家第124-131页
  二、“小媳妇”的祭祀:“学礼路,行规矩”第131-134页
第四章 “她”的神坛:“莲池会”妇女家庭祭祀及其角色实践第134-162页
 第一节 初掌神坛:“掌家婆”的日常生活及其祭祀实践第134-140页
  一、“烧锅底”分家第134-137页
  二、“掌家婆”的祭祀:“做给人看的礼路”第137-140页
 第二节 老婆娘”的日常生活第140-149页
  一、“当家为人”中的家庭经营第140-144页
  二、“走会的日子”:新身份的家庭适应第144-149页
 第三节 神坛操演:“老婆娘”的家庭祭祀及礼仪实践第149-162页
  一、“卡在命里头”的神坛:生命祭祀中的礼仪实践第149-156页
  二、“年节点儿上”的神坛:节日祭祀中的礼仪实践第156-162页
第五章 “她们”的神坛:“莲池会”妇女村落祭祀及其女性群体实践第162-198页
 第一节 “老妈妈”们的日常生活第162-168页
  一、“老妈妈”家庭角色的调适第162-166页
  二、村落“闲人”身份的确认第166-168页
 第二节 “村里的”神坛:“莲池会”村落祭祀与社区礼俗的女性群体实践第168-185页
  一、“请客办事”:庆典祭祀中的村落人生礼俗第168-176页
  二、“上庙走会”:公共祭祀里的村落节庆传统第176-185页
 第三节 “村外的”神坛:“莲池会”朝拜祭祀与地域空间的女性建构第185-198页
  一、“做好事”:日常生活中的朝拜祭祀第185-189页
  二、“赶会期”:会期里的朝拜祭祀第189-195页
  三、“出境”:“莲池会”朝拜实践与地域空间的建构第195-198页
结语第198-212页
 一、女性: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者第198-203页
 二、“日常生活”及其研究策略问题第203-205页
 三、思考:女性民俗、女性民俗学、女性民族志第205-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3页
附录一 主要访谈人信息第223-227页
附录二 大理洱海周围村落“莲池会”分布图第227-228页
附录三 大理龙龛村“莲池会”部分经文选录第228-238页
后记第238-2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39-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下一篇:晚明居干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