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晚明居干群体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34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论文题目释义第11-15页
  一、选题缘起第11-12页
  二、论文题目释义第12-15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第15-33页
  一、晚明社会研究第15-19页
  二、明代佛教和晚明佛教研究第19-23页
  三、居士佛教研究第23-26页
  四、晚明居士群体及个案研究第26-33页
 第三节 研究旨趣与主要研究方法第33-34页
  一、研究旨趣第33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33-34页
第一章 晚明社会环境与居士群体的形成第34-68页
 第一节 社会政治背景第34-38页
  一、明中叶以后政治的大体走势第34-36页
  二、专制政治的松动及其影响第36-38页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世风变异第38-43页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第38-40页
  二、世风变异:新的社会风尚在形成第40-43页
 第三节 阳明心学与晚明居士佛教兴起第43-50页
 第四节 明代佛教政策:以明代帝王与佛教的关系为视角第50-56页
  一、明代初期佛教政策第50-52页
  二、明代中期帝王与佛教第52-56页
 第五节 晚明佛教之勃兴与居士群体之形成第56-66页
  一、晚明帝王与佛教第56-57页
  二、晚明僧侣佛教之兴盛第57-60页
  三、晚明居士群体之形成第60-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二章 晚明居士群体的学佛因缘和入佛路径第68-86页
 第一节 个人成长环境第68-77页
  一、家族奉佛传统第68-72页
  二、兄弟、亲友影响第72-74页
  三、老师的影响第74-75页
  四、自悟修道第75-77页
 第二节 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第77-81页
  一、生活环境影响:就近拜访名山寺院第77-78页
  二、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第78-81页
 第三节 晚明居士的入佛路径第81-84页
  一、由心学而达佛学第81-83页
  二、由道家长生术而入佛第83页
  三、由性命之学的探索而达佛学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三章 晚明居士群体的人格特性、人生志趣及归宿第86-113页
 第一节 晚明居士的人格特性第86-95页
  一、天性淳厚第86-89页
  二、淡于声利第89-90页
  三、清正节俭第90-91页
  四、谦恭好学第91-92页
  五、虔诚求道第92-93页
  六、温良洒落第93-95页
 第二节 晚明居士的人生志趣第95-103页
  一、居士与政治第95-98页
  二、致力于讲学第98-101页
  三、学佛护教行为第101-103页
 第三节 晚明居士的人生归宿第103-111页
  一、受政治迫害第103-104页
  二、归隐求道第104-106页
  三、遁入空门第106-107页
  四、殉国留名第107-108页
  五、降清又复明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四章 晚明居士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第113-179页
 第一节 居士与僧侣的关系第113-133页
  一、师礼参学第113-117页
  二、皈依称弟子第117-119页
  三、受戒第119-123页
  四、外护第123-127页
  五、印可第127-129页
  六、临终助念第129-133页
 第二节 居士与同道的关系第133-143页
 第三节 居士与普通民众的关系第143-153页
 第四节 晚明居士与耶稣会士的关系:以居士和利玛窦的交往为中心第153-177页
  一、与利玛窦交往的居士第153-163页
  二、居士与利玛窦交往方式及其文化意义第163-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第五章 晚明居士群体的类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179-239页
 第一节 修心以立命:以袁了凡劝善思想与功过格实践为视角的考察第180-205页
  一、劝善思想的缘起:基于个人改变命运、获得现世利益的需要第181-188页
  二、袁了凡劝善理论和实践第188-200页
  三、袁了凡劝善思想的影响:以社会各阶层对袁了凡功过格的回应为视角第200-205页
 第二节 “太上之至乐”:以袁宏道由禅入净的生命求索为中心第205-237页
  一、“生胡然而至,死胡然而归”:袁宏道的“生命问题”——兼论由谈玄论易和老庄而达佛学的路径第206-210页
  二、“狂禅”:李贽禅学的影响第210-216页
  三、由禅入净:云栖莲池的影响第216-229页
  四、袁宏道其人其学于后世的影响:以后人的评价为中心第229-237页
 本章小结第237-239页
结语第239-243页
参考文献第243-252页
附录一 晚明居士学佛护教表第252-264页
附录二 晚明居士行迹总表第264-28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81-282页
后记与致谢第282-283页

论文共2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坛女人:大理白族村落“莲池会”女性研究
下一篇:天下之戎:春秋霸政战争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