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概述 | 第10-12页 |
·谷氨酸物化性质及生产发展历史 | 第10页 |
·谷氨酸主要用途 | 第10-11页 |
·国内外谷氨酸产业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谷氨酸发酵菌种 | 第12-13页 |
·谷氨酸发酵工艺 | 第13-14页 |
·谷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4-15页 |
·谷氨酸分泌 | 第15页 |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分析 | 第15-17页 |
·谷氨酸发酵在线控制优化 | 第17-18页 |
·谷氨酸大量合成的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谷氨酸提取 | 第19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 | 第19-20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初始生物素含量波动时谷氨酸发酵特征、故障排除及关键酶变化模式 | 第22-37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实验菌株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4页 |
·发酵参数及条件控制 | 第24-25页 |
·关键酶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不同初始生物素浓度条件下发酵性能比较 | 第26-28页 |
·初始生物素不足及补加生物素条件下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 第28-30页 |
·初始生物素过量及添加吐温 40 条件下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 第30-31页 |
·初始生物素浓度不当采取补救措施的最适时间的研究 | 第31-33页 |
·谷氨酸发酵最优操作条件的探讨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初始生物素含量对谷氨酸合成关键酶转录水平及谷氨酸分泌的影响 | 第37-45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实验菌株 | 第38页 |
·培养基 | 第38页 |
·发酵条件控制 | 第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不同初始生物素浓度及添加吐温 40 条件下关键酶的转录水平 | 第40-43页 |
·不同生物素浓度及吐温 40 对谷氨酸分泌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混合使用葡萄糖/山梨醇或甘油改善谷氨酸发酵稳定性 | 第45-58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实验菌株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发酵条件控制 | 第46-47页 |
·NAD+/NADH 比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不正常与正常发酵批次的性能比较 | 第49-52页 |
·添加山梨醇条件下的发酵性能 | 第52-53页 |
·添加甘油条件下的发酵性能 | 第53-54页 |
·添加山梨醇或甘油稳定发酵性能的机理探讨 | 第54-55页 |
·工业应用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协同调节 pH 和添加 NaHCO3提高谷氨酸发酵糖酸转化率 | 第58-68页 |
·前言 | 第5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实验菌株 | 第59页 |
·培养基 | 第59页 |
·分析方法 | 第59页 |
·发酵条件控制 | 第59-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NaHCO3最适添加量的确定及不同碳酸(氢)盐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 第60-61页 |
·单独添加 NaHCO3或调节 pH 条件下的发酵性能和关键酶活性变化 | 第61-64页 |
·协同调节 pH 和添加 NaHCO3条件下的发酵性能和关键酶活性变化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利用基于有向信号线图理论和酶学数据的代谢模型预测糖酸转化率 | 第68-82页 |
·前言 | 第68-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4页 |
·实验菌株 | 第69页 |
·培养基 | 第69页 |
·分析方法 | 第69页 |
·发酵条件控制 | 第69页 |
·结合有酶学数据和有向信号线图理论的代谢模型的构建 | 第69-73页 |
·节点间传递函数的确定 | 第73页 |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通用能力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各关键代谢节点处分支路径的代谢强度对 TG和 TCO2影响 | 第74-75页 |
·利用聚类分析探寻对应于高糖酸转化率的关键酶组合对的相对酶活比 | 第75-77页 |
·以不同组合方式调节 pH 和添加 NaHCO3时糖酸转化率的估算 | 第77-78页 |
·提高谷氨酸发酵整体性能的探讨 | 第78-80页 |
·协同调节 pH 和添加 NaHCO3操作的工业应用潜力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附录: 缩略语一览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