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第一节 老年人福利 | 第18-20页 |
(一)脱离理论 | 第18页 |
(二)活动理论 | 第18-19页 |
(三)连续性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老年文化产业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 第20-21页 |
(二)老年文化产业的定义 | 第21页 |
(三)养老文化对老年文化产业的影响 | 第21-23页 |
(四)老年文化产业与传统老龄事业的关系 | 第23-25页 |
(五)老年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SWOT产业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老年文化产业成功案例评介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日本老年文化产业成功案例评介 | 第28-29页 |
(一)大力培养社会福利师 | 第28页 |
(二)推行介护保险制度 | 第28-29页 |
(三)日本老年文化产业评述 | 第29页 |
第二节 美国老年文化产业成功案例评介 | 第29-32页 |
(一)多元化的美国老年人“终生学堂” | 第29-31页 |
(二)美国佛罗里达州旅游度假型老年住区 | 第31页 |
(三)美国老年文化产业评述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国内老年文化产业成功案例评介 | 第32-33页 |
(一)山西“文化养老”机制 | 第32页 |
(二)海南老年人“自主养老” | 第32页 |
(三)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 第32-33页 |
(四)国内老年文化产业评述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34-44页 |
第一节 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 第34-41页 |
(一)福州市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 第35-39页 |
(二)厦门市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 第39-40页 |
(三)泉州市老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的结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 第44-62页 |
第一节 发展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Strengthes) | 第44-47页 |
(一)旅游资源丰富 | 第44-45页 |
(二)人文底蕴深厚 | 第45-46页 |
(三)银色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发展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 第47-51页 |
(一)专业领域青年人才相当匮乏 | 第47-48页 |
(二)老年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缺乏针对性 | 第48-49页 |
(三)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 第49-50页 |
(四)缺乏顺畅的民间投融资渠道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发展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第51-58页 |
(一)老年文化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 第51-55页 |
(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 第55-56页 |
(三)老年人养老观念发生转变 | 第56页 |
(四)老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 第56-58页 |
第四节 发展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的威胁分析(Threats) | 第58-61页 |
(一)老年人贫富差距与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 | 第58-60页 |
(二)老年人传统价值观的束缚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推进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 第62-68页 |
第一节 转变传统思维模式 | 第62-63页 |
第二节 重视老年人力资本投资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多形式创办老年文化服务机构 | 第64-65页 |
第四节 集生活照料与文化休闲为一体 | 第65-66页 |
第五节 促进多样化特色活动与品牌示范相结合 | 第66页 |
第六节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2页 |
第一节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68-69页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