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 案例简介及理论争议 | 第9-11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9-10页 |
(二) 关于“孙大午”案的理论争议 | 第10-11页 |
二、 吸收与借贷之关系 | 第11-21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相关分析 | 第11-15页 |
1.金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 第11页 |
2.扰乱金融秩序的表现及特点 | 第11-12页 |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 | 第12-15页 |
(二)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边界 | 第15-17页 |
1.民间借贷的含义 | 第15-16页 |
2.民间借贷存在的合法性及必要性 | 第16-17页 |
(三) 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 第17-19页 |
1.两者在主观方面特定目的的区别 | 第17-18页 |
2.两者在行为后果方面的区别 | 第18-19页 |
(四) 刑法介入民间借贷领域的限度 | 第19-21页 |
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法完善 | 第21-23页 |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状问题 | 第21页 |
(二) 民间借贷合法化趋势下的立法完善 | 第21-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致谢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