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 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本文写作思路和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作为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权的隐私权 | 第10-15页 |
第一节 作为人权的隐私权 | 第10-11页 |
一、 隐私权的内涵 | 第10页 |
二、 作为人权的隐私权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侦查权介入个人隐私领域的必要与限度 | 第11-13页 |
一、 侦查权介入个人隐私领域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二、 侦查权介入个人隐私领域的限度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作为刑诉基本人权的犯罪嫌疑人隐私权 | 第13-14页 |
一、 刑事诉讼基本人权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作为基本人权的犯罪嫌疑人隐私权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外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国外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理论的形成 | 第15-17页 |
一、 较传统的物理入侵说 | 第15-16页 |
二、 合理隐私期待说的形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域外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考察 | 第17-21页 |
一、 域外侦查行为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17-19页 |
二、 域外强制措施中隐私权的保护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我国侦查行为中介入犯罪嫌疑人隐私的领域 | 第22-27页 |
一、 监听 | 第22-23页 |
二、 搜查 | 第23-25页 |
三、 扣押 | 第25-26页 |
四、 讯问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强制措施中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忽视 | 第27-29页 |
一、 监视居住中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忽视 | 第27-28页 |
二、 审前羁押中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忽视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我国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9-30页 |
一、 宪法中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保护 | 第29页 |
二、 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保护 | 第29-30页 |
三、 刑法中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保护 | 第30页 |
第四节 我国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 | 第30-32页 |
一、 既有诉讼文化对隐私权缺乏关注 | 第31页 |
二、 宪法笼统规定导致隐私权保护的缺失 | 第31页 |
三、 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缺失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 第33-44页 |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构想 | 第33-34页 |
一、 宪法中确立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原则 | 第33-34页 |
二、 刑事诉讼法中细化保护犯罪嫌疑人隐私权的具体规定 | 第34页 |
第二节 进一步确立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令状制度 | 第34-36页 |
一、 隐私权与令状制度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二、 确立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令状制度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6-40页 |
一、 隐私权与刑事证据制度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隐私权的保护 | 第37-40页 |
第四节 完善隐私权被侵犯的救济手段 | 第40-41页 |
一、 犯罪嫌疑人隐私权受侵犯应获得国家赔偿 | 第40页 |
二、 侵犯犯罪嫌疑人隐私权国家赔偿的内容 | 第40-41页 |
第五节 提高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 第41-43页 |
一、 提高犯罪嫌疑人自身隐私权保护的意识 | 第41-42页 |
二、 提高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隐私权保护的意识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