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及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内部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12-24页 |
| ·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 第12-14页 |
| ·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 第12-13页 |
| ·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方法 | 第14-19页 |
| ·审计风险模型法 | 第15-16页 |
|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 第16-18页 |
| ·风险因素分析法 | 第18页 |
| ·风险矩阵模型分析法 | 第18-19页 |
| ·德尔菲法 | 第19页 |
| ·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步骤 | 第19-24页 |
| ·确定审计对象 | 第20-21页 |
| ·编制审计计划 | 第21-22页 |
| ·实施风险审计 | 第22页 |
| ·形成审计发现并对其进行处理 | 第22页 |
| ·编制审计报告 | 第22-23页 |
| ·后续审计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4页 |
|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 ·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 第25页 |
| ·对高风险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 第25-27页 |
| ·缺乏健全的资金监管体系,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 | 第27-29页 |
| ·对内部审计风险的事中管理不够 | 第29-31页 |
|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 ·内部有关高风险业务的制度规范没有及时更新 | 第31-32页 |
| ·个别企业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 | 第32页 |
|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网络体系 | 第32页 |
| ·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状况不了解 | 第32-33页 |
|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参与风险控制的程度不够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 第34-45页 |
|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实施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前提条件 | 第34-37页 |
| ·要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风险为前提 | 第34页 |
| ·要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体系为前提 | 第34-37页 |
|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过程中所应用的风险评估模型 | 第37-43页 |
| ·德尔菲法在中印集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在中印集团内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 第39-43页 |
|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最优模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 第43-45页 |
| ·内部审计风险因素集的建立具有科学性 | 第44页 |
| ·内部审计风险影响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精确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45-49页 |
|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45-46页 |
|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 第45-46页 |
|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第46页 |
|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 第46-47页 |
| ·多专业选择内部审计人员,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 第46-47页 |
|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 第47页 |
|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 | 第47页 |
| ·规范内部审计作业程序 | 第47页 |
| ·内审外包,降低风险 | 第47-48页 |
| ·内审外包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48页 |
| ·内审外包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 | 第48页 |
| ·建立质量考核体系,减少人为风险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