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属性论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 第21-23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 生物教学的思想属性 | 第27-36页 |
·生命性教学思想 | 第27-31页 |
·生命的本质 | 第27-28页 |
·生存与竞争 | 第28-29页 |
·生命的和谐 | 第29-31页 |
·生命的健康 | 第31页 |
·系统性教学思想 | 第31-34页 |
·生命系统的构成 | 第31-32页 |
·生命系统稳态的维持 | 第32-33页 |
·三维目标的达成 | 第33-34页 |
·质量互变的教学思想 | 第34-35页 |
·人文教学思想 | 第35-36页 |
3 生物教学的内容属性 | 第36-44页 |
·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36-38页 |
·自然性与科学性 | 第38-40页 |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 第40-41页 |
·基础性与前瞻性 | 第41-42页 |
·基础性的体现 | 第41-42页 |
·科技引领前瞻 | 第42页 |
·部分性和整体性 | 第42-44页 |
·章节之间的联系 | 第42-43页 |
·初高中生物内容的整体设计 | 第43页 |
·知识体系的建立 | 第43-44页 |
4 生物教学的方法属性 | 第44-48页 |
·由传统教学方法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 | 第45-46页 |
·直观方法与抽象内容结合 | 第46页 |
·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 第46-47页 |
·探究、自主与合作学习渗透 | 第47-48页 |
5 生物教学的表征属性 | 第48-61页 |
·教学语言 | 第48-50页 |
·教学语言的构成 | 第48-49页 |
·生物教学语言的特点 | 第49-50页 |
·教态 | 第50-53页 |
·教态的类型 | 第50-52页 |
·教态的艺术 | 第52-53页 |
·演示教具 | 第53-56页 |
·教具的类型 | 第53-55页 |
·演示教具的特点 | 第55-56页 |
·教学板书 | 第56-61页 |
·板书类型 | 第56-60页 |
·板书设计的特点 | 第60-61页 |
6 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建议 | 第61-62页 |
7 结语 | 第62-64页 |
注释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