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流行文化的概述 | 第15-20页 |
·流行文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流行文化的特征 | 第16-17页 |
·流行文化的具体形态 | 第17-18页 |
·流行文化的社会意义 | 第18-20页 |
3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0-29页 |
·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 | 第20-23页 |
·加速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 第20-21页 |
·形成了大学生全球化意识 | 第21页 |
·开拓了大学生全局化视野 | 第21-22页 |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充实校园文化 | 第22-23页 |
·流行文化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23-25页 |
·拜金的现实物质心理 | 第23页 |
·以急功近利的躁动心理 | 第23-24页 |
·标新立异的叛逆心理 | 第24-25页 |
·趋之若鹜的从众心理 | 第25页 |
·流行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 第25-29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良影响 | 第25-26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 第26-27页 |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良影响 | 第27-29页 |
4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应对策略 | 第29-44页 |
·用科学理论引导高校流行文化 | 第29-31页 |
·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 | 第29页 |
·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 | 第29-30页 |
·弘扬民族自豪感和时代精神 | 第30-31页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第31页 |
·优化教育内容和校园环境 | 第31-34页 |
·丰富拓展教育内容 | 第31-32页 |
·更新完善教育方法 | 第32-33页 |
·优化改善校园环境 | 第33-34页 |
·提升师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 第34-37页 |
·引导文化消费理性 | 第34-35页 |
·提升文化品位 | 第35-36页 |
·培育健康心理素质 | 第36页 |
·增强道德主体意识 | 第36-37页 |
·落实网络环境和文化的监督管理 | 第37-40页 |
·构建积极的网络环境 | 第37-38页 |
·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 第38-39页 |
·维持良好的网络心理教育 | 第39-40页 |
·构建完善的网络教育队伍 | 第40页 |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吸收能力 | 第40-44页 |
·文化责任感 | 第41页 |
·文化思维能力 | 第41-42页 |
·文化审美情怀 | 第42-43页 |
·文化道德感受能力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