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虚假宣传行为的危害性 | 第12-19页 |
·虚假宣传行为的界定 | 第12-16页 |
·虚假宣传行为的含义 | 第12页 |
·虚假宣传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2-13页 |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特征 | 第13-14页 |
·虚假宣传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4-16页 |
·虚假宣传行为危害性的体现 | 第16-19页 |
·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 第17页 |
·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利益 | 第17页 |
·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 第17页 |
·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外规制虚假宣传行为的基本经验 | 第19-24页 |
·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以美国为例 | 第19-21页 |
·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以德国为例 | 第21-22页 |
·国外法律规范的特点 | 第22-24页 |
·概念界定较为宽泛 | 第22页 |
·诉权主体覆盖范围广 | 第22-23页 |
·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科学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规制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规范 | 第24-29页 |
·各部门法的适用及存在的缺陷 | 第24-26页 |
·市场竞争基本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24-25页 |
·规制虚假宣传的"普通法":《广告法》 | 第25-26页 |
·人权、秩序与效益的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26页 |
·相关法律责任 | 第26-29页 |
·民事责任 | 第26-27页 |
·刑事责任 | 第27-28页 |
·行政责任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规制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思考 | 第29-39页 |
·立法上的缺陷 | 第29-30页 |
·各部门法规定缺乏整合性 | 第29页 |
·民事责任方面规定较为薄弱 | 第29-30页 |
·行政处罚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 第30页 |
·享有诉权的主体范围狭窄 | 第30页 |
·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 | 第30-33页 |
·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强化,以"张小泉"案为例 | 第30-32页 |
·涉案主体的认定标准有待明确,以"航乘圆梦"案为例 | 第32-33页 |
·虚假宣传行为屡禁不止的其他因素 | 第33-34页 |
·行政机关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 第33页 |
·非法律监管手段较为薄弱 | 第33-34页 |
·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 第34页 |
·完善规制体系的建议 | 第34-39页 |
·加强道德建设,建立市场信用评价机制 | 第34-35页 |
·强化民事责任,完善民事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 | 第35-36页 |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第36-37页 |
·改革监管模式,提倡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