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多蘖矮秆基因htd(t)和茸毛基因HL1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8页
 第一章 水稻分蘖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0-20页
  1 水稻分枝的形态建成第10-12页
   ·高等植物分枝类型第10-11页
   ·水稻分蘖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第11-12页
  2 影响水稻分蘖发生的环境因素第12-14页
   ·分蘖的发生和植株营养状况有关第13页
   ·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第13页
   ·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第13页
   ·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第13-14页
   ·栽培密度和栽插深度第14页
  3 分蘖发生的激素机理第14-16页
   ·IAA与分蘖芽萌发的关系第14-15页
   ·ABA与分蘖芽萌发的关系第15页
   ·CTKs与分蘖芽萌发的关系第15页
   ·独角金内酯对水稻分蘖的调控第15-16页
   ·内源激素含量与内源激素平衡第16页
  4 水稻分蘖基因表达特征及研究进展第16-20页
   ·水稻分蘖的数量性状的研究第16-17页
   ·水稻分蘖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第17-20页
 第二章 植物表皮毛的发育机制与生物功能第20-28页
  1 表皮毛发育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第20-22页
   ·影响表皮毛发育启动的正向调控因子第21-22页
   ·影响表皮毛发育启动的反向调控因子第22页
  2 表皮毛发育模式的细胞命运决定理论第22-24页
  3 水稻表皮毛研究进展第24-28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28-58页
 第三章 水稻分蘖、株高、光叶、粒型性状的QTL分析及多分蘖矮杆基因htd(t)的精细定位第28-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9-34页
   ·实验材料和遗传群体构建第29页
   ·方法第29-34页
  2 结果与分忻第34-39页
   ·亲本主要性状特征与遗传分析第34-35页
   ·广丛/魔雪谷F_2群体中分蘖数、株高、光叶、粒型性状的QTL检测第35-38页
   ·控制水稻分蘖QTLqTN4和株高QTLqPH4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水稻分蘖性状的遗传与定位第39-40页
   ·多分蘖特征与植株矮化的关系第40-42页
 第四章 水稻茸毛基因HL1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第42-5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3-46页
   ·材料与定位群体第43页
   ·方法第43-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6页
   ·表型鉴定与遗传分析第46-48页
   ·HL1基因的图位克隆第48-54页
   ·目标区域候选基因的克隆第54-56页
  3 本章讨论第56-58页
   ·HL1与gl-6的关系第56-57页
   ·HL1的突变位点和分析第57页
   ·HL1控制水稻表皮毛发育的调控机制第57-58页
全文总结第58-60页
本文创新点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GhIAA14基因的分子克隆、组织表达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用玉米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