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材料论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画的笔墨实践及其理论反思 | 第13-20页 |
— 20世纪早期对传统笔墨的批评与维护 | 第13-15页 |
二 建国后第二次笔墨讨论 | 第15-16页 |
三 20世纪末第三次笔墨论辩 | 第16-19页 |
四 分析与讨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方向与写作框架 | 第20-24页 |
一 研究方向 | 第20-21页 |
二 写作框架 | 第21-24页 |
第一章 笔墨的观念 | 第24-41页 |
第一节 笔墨观念研究整理 | 第24-30页 |
— 20世纪以前的笔墨演进阶段 | 第24-26页 |
二 反省当代笔墨观念 | 第26-30页 |
第二节 书法笔墨与绘画笔墨的比较 | 第30-33页 |
第三节 以“材料”定义笔墨 | 第33-41页 |
一 中国画媒材的审美价值 | 第33-36页 |
二 “材料”:材料本身、材料运用和材料效果 | 第36-38页 |
三 作为“材料”的笔墨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笔墨本身 | 第41-52页 |
第一节 笔、墨、色三方的矛盾关系 | 第41-45页 |
一 笔墨矛盾 | 第41-43页 |
二 墨色矛盾 | 第43-44页 |
三 笔色矛盾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运动的笔墨与运动的身体 | 第45-52页 |
一 运动的笔墨 | 第45-48页 |
二 运动的身体 | 第48-50页 |
三 指头画:笔墨与身体在运动中交融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笔墨运用 | 第52-68页 |
第一节 笔墨临摹与笔墨程式 | 第52-60页 |
一 笔墨临摹 | 第52-55页 |
二 笔墨程式 | 第55-57页 |
三 笔墨实现的审美认同 | 第57-60页 |
第二节 书画同器论 | 第60-68页 |
一 书画如何相通 | 第60-62页 |
二 书画同器 | 第62-65页 |
三 笔墨实现的审美自由 | 第65-68页 |
第四章 笔墨效果 | 第68-84页 |
第一节 笔墨材料视野中的中国画意、笔关系论 | 第68-78页 |
一 “意”、“笔”关系孰先孰后? | 第68-71页 |
二 笔在意先,何以可能? | 第71-72页 |
三 “落笔倏作变相”——笔墨的偶然性 | 第72-75页 |
四 偶然与存在 | 第75-78页 |
第二节 笔墨材料的审美风格 | 第78-84页 |
一 笔墨材料的核心审美风格:拙 | 第78-81页 |
二 拙与生、淡、简、逸、自然 | 第81-84页 |
结语:笔墨的当代命运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