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引言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BT模式在我国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BT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 第10页 |
·BT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 | 第10-11页 |
·本文的构思框架 | 第11-12页 |
2 基础设施BT建设模式 | 第12-16页 |
·基础设施项目 | 第12页 |
·基础设施项目含义 | 第12页 |
·基础设施项目的意义 | 第12页 |
·BT模式概述 | 第12-13页 |
·BT模式的含义 | 第12页 |
·BT模式的特点 | 第12-13页 |
·BT模式与垫资施工的对比 | 第13页 |
·BT项目的体系构成 | 第13-15页 |
·BT项目的各参与方 | 第13-14页 |
·BT项目主要责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界定 | 第14-15页 |
·BT项目的运作程序 | 第15-16页 |
3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项目BT模式的策划 | 第16-25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项目概况 | 第16-17页 |
·项目概况 | 第16页 |
·项目特点 | 第16-17页 |
·项目建设意义 | 第17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的适用性与合法性分析 | 第17-19页 |
·BT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 第17-18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 第18-19页 |
·项目合同体系 | 第19-22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合同体系构成 | 第19-20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招标运作模式 | 第20-22页 |
·项目的组建模式 | 第22-25页 |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各参与方职责 | 第23页 |
·主要参与方间的关系 | 第23页 |
·投资人与施工人分离的优点 | 第23-25页 |
4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的实施控制 | 第25-31页 |
·项目进度的管控 | 第25-26页 |
·项目实施的成本管理 | 第26-27页 |
·工程技术管理 | 第27-28页 |
·设计技术交底 | 第27页 |
·设计变更管理 | 第27-28页 |
·项目质量管理 | 第28-29页 |
·项目安全管理 | 第29-31页 |
5 天津武清“新城开发”BT项目的交付与回购 | 第31-35页 |
·验收与移交 | 第31页 |
·BT项目的回购措施 | 第31-35页 |
·回购款的构成 | 第31-32页 |
·BT项目的回购措施 | 第32-35页 |
6 对BT项目的风险管控建议 | 第35-38页 |
·运用PEST分析法对BT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 第35页 |
·BT项目常见风险的规避措施 | 第35-38页 |
·信用风险应对措施 | 第36页 |
·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 第36页 |
·经济风险应对措施 | 第36页 |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 第36-37页 |
·工期风险应对措施 | 第37-3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本文的不足与局限性 | 第38页 |
·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