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2页 |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20页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性别差异理论以及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研究 | 第12-13页 |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 第13-15页 |
·女性高层次人才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职业发展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重难点、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意义 | 第22-27页 |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3页 |
·研究型大学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 第23-25页 |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价值 | 第25-27页 |
3.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特殊性 | 第27-35页 |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关注度高 | 第27-28页 |
·研究型大学女教师面临问题的复杂多样 | 第28-35页 |
·角色冲突与定位迷茫产生诸多困扰 | 第28-29页 |
·事业发展瓶颈导致职业期望值下降 | 第29-31页 |
·领导管理层所占比例偏低,女教师话语权不足 | 第31-35页 |
4. 影响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35-41页 |
·个体因素 | 第35-37页 |
·女性身心特点及性别差异制约 | 第35-36页 |
·女教师人格追求理念及能力差异 | 第36页 |
·女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 第36-37页 |
·高校组织环境因素 | 第37-39页 |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第37-38页 |
·绩效评价体系 | 第38页 |
·管理与执行风格 | 第38-39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9-41页 |
·家庭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传统刻板印象以及社会期望与评价的偏差 | 第40-41页 |
5. 优化研究型大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 第41-51页 |
·个体层面——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 第41-44页 |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第41-42页 |
·张扬自我主体意识 | 第42页 |
·培育健康心理状态 | 第42-43页 |
·加强多重角色协调平衡能力 | 第43-44页 |
·高校组织层面——为女教师搭建良好发展平台 | 第44-47页 |
·建立公平的教师绩效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进行人性化管理,普及弹性工作制 | 第45页 |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女教师话语权 | 第45-46页 |
·要求与关怀并重,建立工作发展问题干预中心 | 第46-47页 |
·社会层面——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47-51页 |
·充分发挥出家庭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 第48-49页 |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主流 | 第49-50页 |
·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引导两性和谐发展主流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