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生物分析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16页
英文摘要第16-22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2-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61页
 §1.1 引言第23-24页
 §1.2 纳米晶体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第24-27页
     ·正负离子自由基湮灭途径第24-25页
     ·共反应剂途径第25-27页
 §1.3 纳米晶体电致化学发光的模式第27-30页
     ·表面状态模型第27-28页
     ·带隙模型第28-30页
 §1.4 纳米晶体电致化学发光体系的分类第30-34页
     ·过二硫酸盐体系第30-31页
     ·过氧化氢体系第31-32页
     ·三正丙胺体系第32-33页
     ·亚硫酸盐体系第33-34页
 §1.5 电致化学发光多样性纳米发光体第34-39页
     ·二元化合物量子点第34页
     ·核壳结构量子点第34-35页
     ·掺杂型量子点第35页
     ·单质纳米粒子第35-3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第36-37页
     ·上转换纳米晶体第37-38页
     ·分子纳米聚集体第38页
     ·纳米发光体多级组装第38-39页
 §1.6 纳米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的改善第39-42页
     ·纳米碳材料第39-40页
     ·金属纳米颗粒第40-41页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第41-42页
     ·其他分子和离子第42页
 §1.7 传感策略与分析应用第42-53页
     ·分析物介导的电致化学发光抑制与增强第42-44页
     ·动力学诱导共反应物或底物的富集第44-45页
     ·生物识别反应的空间位阻效应第45-47页
     ·酶促反应消耗或生成共反应剂第47-49页
     ·电致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第49-50页
     ·纳米发光体标记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放大第50-53页
 §1.8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工作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第二章 氮掺杂碳纳米管上氧化酶直接电化学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第61-72页
 摘要第61页
 §2.1 引言第61-62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材料和试剂第62页
     ·仪器设备第62-63页
     ·GOx/CNx-MWNTs修饰GCE的制备第6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GOx/CNx-MWNTs修饰GCE的表征第63-65页
     ·CNx-MWNTs修饰GCE的电催化氧还原第65-66页
     ·GOx/CNx-MWNTs修饰GCE的直接电化学第66-67页
     ·GOx/CNx-MWNTs修饰GCE的直接电化学检测葡萄糖第67-69页
 §2.4 结论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第三章 基于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增敏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的乙酰胆碱纳米生物传感第72-84页
 摘要第72页
 §3.1 引言第72-73页
 §3.2 实验部分第73-75页
     ·试剂和设备第73-74页
     ·GO和ERGO的制备第74页
     ·QDs的合成第74-75页
     ·ECL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第7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GO和ERGO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75-78页
     ·GO的电化学还原和QDs在ERGO膜上的ECL第78-79页
     ·条件优化第79-81页
     ·基于酶的ECL生物传感器第81页
 §3.4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第四章 氮掺杂碳纳米管上吸附诱导溶解氧催化还原放大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及其免疫分析应用第84-98页
 摘要第84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85-87页
     ·材料和试剂第85-86页
     ·设备第86页
     ·PSS功能化NCNT标记Ab_2的制备第86-87页
     ·QDs的合成第87页
     ·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测量步骤第8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7-96页
     ·CdS QDs的表征第88页
     ·Ab_2-PNCNTs的表征第88-90页
     ·免疫传感器的形貌表征第90页
     ·QDs的ECL辐射机理第90-93页
     ·条件优化第93-94页
     ·免疫传感器的ECL行为和分析性能第94-95页
     ·稳定性和重现性第95-96页
 §4.4 结论第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第五章 高负载枝状聚酰胺胺/钯纳米粒子电催化还原共反应剂用于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第98-113页
 摘要第98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实验部分第99-102页
     ·材料和试剂第99-100页
     ·设备第100-101页
     ·PdNPs@PMM/SWNHs的制备第101页
     ·Ab_2标记的PdNPs@PMM5/SWNHs的制备第101页
     ·QDs的制备第101-102页
     ·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检测步骤第10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2-110页
     ·PdNPs@PMM5/SWNHs的表征第102-103页
     ·Ab_2/PdNPs@PMM5/SWNHs的光谱分析第103-104页
     ·免疫传感器的表征第104-106页
     ·检测与合成条件的优化第106-107页
     ·PdNPs@PMM5/SWNHs电催化还原溶解氧第107-108页
     ·基于PdNPs@PMM5/SWNHs示踪标记物的ECL免疫传感第108-109页
     ·分析性能第109-110页
 §5.4 结论第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第六章 血红素/G-四连体结构引发和抑制作用用于DNA的无标记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第113-125页
 摘要第113页
 §6.1 引言第113-114页
 §6.2 实验部分第114-116页
     ·材料和试剂第114-115页
     ·仪器设备第115-116页
     ·DMSA稳定的CdTe QDs制备第116页
     ·AuNPs的制备第116页
     ·基于QDs的ECL DNA传感器的制备和检测步骤第11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6-122页
     ·光谱表征第116-117页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与识别第117-118页
     ·QDs/血红素/G-四连体结构的ECL和电化学行为第118-119页
     ·QDs/血红素/G-四连体结构的固态荧光表征第119-120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120-121页
     ·ECL DNA传感第121-122页
     ·DNA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第122页
 §6.4 结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第七章 氮掺杂石墨烯-血红素电催化氧还原猝灭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用于超灵敏免疫分析第125-139页
 摘要第125页
 §7.1 引言第125-127页
 §7.2 实验部分第127-129页
     ·材料和试剂第127页
     ·仪器设备第127-128页
     ·QDs的合成第128页
     ·Hemin@NG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128-129页
     ·Hemin@NG标记的Ab_2的制备第129页
     ·ECL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和测量步骤第12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29-136页
     ·NG和hemin@NG的表征第129-133页
     ·基于QDs阴极ECL的猝灭机理第133-134页
     ·检测条件优化第134-135页
     ·免疫传感器的ECL行为及分析性能第135-136页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精确度及应用第136页
 §7.4 结论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39页
第八章 端基二茂铁修饰枝状高聚物作为电子和能量转移的高效抑制剂用于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第139-151页
 摘要第139页
 §8.1 引言第139-140页
 §8.2 实验部分第140-143页
     ·材料和试剂第140-141页
     ·装置和设备第141页
     ·QDs的制备第141页
     ·含有Fc的PAMAM框架的制备第141-142页
     ·β-CD和Fc@PAMAM的相互作用第142页
     ·Fc@PAMAM标记Ab_2的制备第142-143页
     ·ECL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和测量步骤第143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43-149页
     ·Fc@PAMAM的表征第143-145页
     ·Fc@PAMAM对QDs的ECL辐射猝灭机制第145-147页
     ·检测条件的优化第147-148页
     ·免疫传感器的ECL行为及分析性能第148页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应用第148-149页
 §8.4 结论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1页
第九章 表面钝化的酚醛树脂@硫化镉量子点的合成及其低电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第151-169页
 摘要第151页
 §9.1 引言第151-153页
 §9.2 实验部分第153-157页
     ·材料和试剂第153页
     ·设备第153-154页
     ·PFR功能化CdS QDs的制备第154-155页
     ·MPA稳定的CdS QDs的制备第155页
     ·PDDA功能化碳纳米球的制备第155-156页
     ·PFR-CdS QDs@PCNSs标记Ab_2的制备第156页
     ·GSH保护的金纳米粒子的合成第156页
     ·QDs修饰电极的制备第156页
     ·ECL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和测量步骤第156-157页
 §9.3 结果与讨论第157-166页
     ·PFR-CdS QDs的形貌和光谱表征第157-159页
     ·PFR-CdS QDs的ECL和电化学行为第159-162页
     ·合成条件的影响第162-163页
     ·检测参数的优化第163-164页
     ·基于PFR-CdS QDs的“信号开型”ECL免疫传感第164-165页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分析应用第165-166页
 §9.4 结论第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69页
附录第169-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和金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高分子多功能纳米微球的构建与抗肿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