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4 案例选择与介绍 | 第17-19页 |
1.4.1 案例介绍 | 第17-18页 |
1.4.2 案例选择缘由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变动政社关系中的山东S公益联盟 | 第21-27页 |
2.1 国家社会关系调整:S公益联盟发展的制度背景 | 第21-23页 |
2.1.1 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发展与演变 | 第21-22页 |
2.1.2 国家—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社会组织 | 第22-23页 |
2.2 草根组织快速发展:联盟形成的社会基础 | 第23-24页 |
2.3 魅力型领袖:联盟形成的关键因素 | 第24-27页 |
2.3.1 魅力型领导的内涵 | 第24-25页 |
2.3.2 S公益联盟中魅力型领导类型的形成 | 第25-27页 |
第3章 S联盟自主探索期的生存状态 | 第27-34页 |
3.1 内部权力的争夺与转移 | 第27-28页 |
3.2 外部合作的破裂与重塑 | 第28-29页 |
3.3 S公益联盟的脆弱性发展 | 第29-34页 |
3.3.1 关键性资源的依赖程度 | 第29-30页 |
3.3.2 组织化程度与行动力 | 第30-31页 |
3.3.3 专业化水平与管理体系 | 第31-34页 |
第4章 政策调整与规范:联盟的生存危机 | 第34-42页 |
4.1 分类控制: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政策调整 | 第34-36页 |
4.1.1 内部管理碎片化:分类控制制度的成因 | 第34-35页 |
4.1.2 分类控制体系下社会力量的分化 | 第35-36页 |
4.2 规范淘汰期的政府购买乱象与草根生存危机 | 第36-42页 |
4.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滋生寻租腐败 | 第36-38页 |
4.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助推公益垄断 | 第38-39页 |
4.2.3 S公益联盟的内生困境 | 第39-42页 |
第5章 寻求突破:草根组织的“破壳重生”与转型升级 | 第42-48页 |
5.1 内部动力重塑 | 第42-44页 |
5.1.1 完善草根组织的内部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5.1.2 改善草根组织的运作与决策模式 | 第43-44页 |
5.2 主动转型升级 | 第44-46页 |
5.2.1 增强草根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5.2.2 引导草根组织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发展 | 第45-46页 |
5.3 重建政府合作关系 | 第46-48页 |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6.1 草根组织行动策略的特点及其原因 | 第48-49页 |
6.2 从有限对抗与总体合作模式看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