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活动星系核简介 | 第9-21页 |
| §1.1 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 §1.2 活动星系核的分类 | 第10-17页 |
| §1.2.1 塞弗特(Seyfert)星系 | 第11-12页 |
| §1.2.2 类星体(Quasar) | 第12-14页 |
| §1.2.3 射电星系 | 第14-17页 |
| §1.2.4 Blazar天体 | 第17页 |
| §1.3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第17-21页 |
| §1.3.1 吸积释能及其效率 | 第18-19页 |
| §1.3.2 活动星系核的标准模型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Blazar天体的光变 | 第21-35页 |
| §2.1 光变时标 | 第21-23页 |
| §2.2 光变的分类 | 第23-30页 |
| §2.2.1 IDV和微光变 | 第23-27页 |
| §2.2.2 短时标光变 | 第27-28页 |
| §2.2.3 长时标光变 | 第28-30页 |
| §2.3 光变的产能机制 | 第30-32页 |
| §2.3.1 快速光变可能的产能机制 | 第30-31页 |
| §2.3.2 周期光变可能的产能机制 | 第31-32页 |
| §2.4 光变时标对AGN的限制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 | 第35-51页 |
| §3.1 轻子模型 | 第35-44页 |
| §3.1.1 同步辐射 | 第35-39页 |
| §3.1.2 逆康普顿散射 | 第39-41页 |
| §3.1.3 同步自康普顿辐射 | 第41-42页 |
| §3.1.4 外康普顿散射(EC) | 第42-44页 |
| §3.2 强子模型 | 第44页 |
| §3.3 相对论喷流模型 | 第44-51页 |
| §3.3.1 相对论聚束效应 | 第45-48页 |
| §3.3.2 相对论喷流的观测证据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Blazar天体的周期性光变分析及中心结构的研究 | 第51-85页 |
| §4.1 周期光变的分析方法 | 第51-55页 |
| §4.1.1 Jurkevich方法 | 第51-53页 |
| §4.1.2 功率密度谱方法 | 第53-54页 |
| §4.1.3 离散相关函数(DCF)方法 | 第54页 |
| §4.1.4 结构函数方法 | 第54-55页 |
| §4.2 3C 279的光变周期分析及进动喷流的暗示 | 第55-71页 |
| §4.2.1 3C 279的观测数据及光变曲线 | 第58-61页 |
| §4.2.2 3C 279周期计算结果 | 第61-69页 |
| §4.2.3 3C 279周期光变的结论和讨论 | 第69-71页 |
| §4.3 Seyfert星系Ⅲ Zw 2射电光变分析 | 第71-85页 |
| §4.3.1 Ⅲ Zw 2的光变曲线 | 第72-73页 |
| §4.3.2 Ⅲ Zw 2的周期光变分析结果 | 第73-80页 |
| §4.3.3 Ⅲ Zw 2周期光变的结论和讨论 | 第80-85页 |
| 第五章 Blazar天体能谱分布的研究 | 第85-95页 |
| §5.1 费米Blazar天体样本 | 第87-88页 |
| §5.2 费米BLazar天体样本的能谱分布以及双色图 | 第88-9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1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 第116-117页 |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