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菌种的选育与发酵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赤藓糖醇的特性概述 | 第9-11页 |
| ·赤藓糖醇的结构组成 | 第9页 |
| ·赤藓糖醇的性质 | 第9-11页 |
| ·赤藓糖醇的应用 | 第11-13页 |
| ·食品行业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医药领域 | 第13页 |
| ·其他行业 | 第13页 |
| ·赤藓糖醇的合成 | 第13-15页 |
| ·赤藓糖醇的生产方式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内外赤藓糖醇发酵生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赤藓糖醇的生产菌株 | 第14页 |
| ·耐高渗酵母合成赤藓糖醇的途径 | 第14-15页 |
| ·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概况 | 第1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17-2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 ·菌种来源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页 |
| ·试剂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17页 |
| ·初筛 | 第17页 |
| ·复筛 | 第17-18页 |
| ·赤藓糖醇的性质测定 | 第18页 |
| ·赤藓糖醇定量测定 | 第1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 ·不同样源分离结果比较 | 第18页 |
| ·摇瓶复筛结果 | 第18-19页 |
| ·菌株 L-3-2 的传代稳定性研究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赤藓糖醇菌培养基的优化 | 第21-28页 |
| ·试剂、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 ·试剂 | 第21页 |
| ·仪器 | 第21-22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培养基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3页 |
| ·单一因素试验方法 | 第22页 |
| ·培养基基质的优化 | 第22页 |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 ·碳源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氮源影响 | 第25页 |
| ·无机盐对目标产物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发酵营养基的优化试验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赤藓糖醇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 第28-3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单一因素试验方法 | 第28页 |
| ·发酵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 ·温度对所需目标产物合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 ·种龄对赤糖醇产量大小的影响 | 第30页 |
| ·接种量对赤糖醇产量大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pH 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溶氧量对赤糖醇生产量大小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发酵过程的优化试验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6页 |
| ·前景与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