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主要仪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 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胚胎干细胞 | 第14-15页 |
·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概况及前景 | 第14-15页 |
·生殖细胞 | 第15-18页 |
·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和发生 | 第15-16页 |
·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的标记性基因 | 第16-18页 |
·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定向诱导的方法 | 第18-20页 |
·改变培养条件法 | 第18-19页 |
·体内诱导法 | 第19页 |
·转基因诱导法 | 第19-20页 |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诱导 | 第20-21页 |
·胚胎干细胞向雌性生殖细胞方向的诱导 | 第21页 |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生殖细胞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2 DAZL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DAZ基因家族的起源和结构 | 第22页 |
·DAZL基因的表达 | 第22-23页 |
·DAZL蛋白的功能 | 第23页 |
·DAZL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3 鸡作为模式动物的特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二章 鸡DAZL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3页 |
·常用试剂配制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7页 |
·苏禽黄鸡睾丸组织cDNA文库的建立 | 第33-34页 |
·DAZL基因T-A克隆 | 第34-36页 |
·DAZL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42页 |
·苏禽黄鸡睾丸组织总RNA提取 | 第37页 |
·DAZL基因的体外扩增与克隆 | 第37-39页 |
·DAZL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2页 |
·DAZL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39页 |
·鸡源DAZL基因与其他动物不同物种间同源性比较 | 第39-40页 |
·DAZL蛋白功能结构域预测结果 | 第40页 |
·DAZL蛋白信号肽预测结果 | 第40页 |
·DAZL蛋白疏水性预测结果 | 第40-41页 |
·DAZL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 第41页 |
·DAZL蛋白糖基化预测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及DAZL蛋白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 第46-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6-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7页 |
·常用试剂配制 | 第47-48页 |
·方法 | 第48-52页 |
·鸡胚胎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CEF)的分离培养 | 第48-50页 |
·真核表达载体DAZL-pEGFP-N1的构建 | 第50-51页 |
·真核表达载体pcDNA-DAZL的构建 | 第51页 |
·DAZL蛋白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 | 第51-52页 |
2 结果 | 第52-57页 |
·CEF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52-53页 |
·真核表达载体DAZL-PEGFP-N1的构建与鉴定 | 第53-54页 |
·真核表达载体PCDNA-DAZL的构建 | 第54页 |
·DAZL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 | 第54-55页 |
·DAZL-PEGFP-N1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第55-57页 |
·PCDNA-DAZL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四章 鸡胚胎干细胞无饲养层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60-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实验试剂 | 第60-61页 |
·常用试剂配制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4页 |
·鸡胚胎干细胞(cESC)的分离 | 第61页 |
·鸡胚胎干细胞(cESC)的纯化与传代 | 第61-62页 |
·鸡胚胎干细胞(cESC)的鉴定 | 第62-63页 |
·鸡胚胎干细胞(cESC)的冻存及复苏 | 第63-64页 |
2 结果 | 第64-66页 |
·cESC形态学鉴定 | 第64-65页 |
·cESC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鉴定 | 第65页 |
·cESC胚胎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SSEA-1)鉴定 | 第65-66页 |
·cESC冷冻复苏的结果 | 第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4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五章 DAZL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生殖干细胞的研究 | 第71-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72页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方法 | 第72-75页 |
·转染用细胞的制备 | 第72页 |
·G418对cESC最小致死量的测定 | 第72-73页 |
·鸡胚胎干细胞(cESC)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73页 |
·异位表达DAZL基因的cESC的获得 | 第73页 |
·IFA检测稳定整合DAZL基因的cESC | 第73-74页 |
·稳定整合DAZL基因的cESC形态学观察 | 第7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 | 第74-75页 |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相关抗原 | 第75页 |
2 结果 | 第75-82页 |
·G418对cESC最小致死量的测定 | 第75-77页 |
·cESC转染条件的优化 | 第77页 |
·IFA检测稳定整合DAZL基因的CESC | 第77-78页 |
·cESC诱导分化过程形态学观察 | 第78-79页 |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 第79-81页 |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 第81-82页 |
3 讨论 | 第82-84页 |
4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