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 2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 ·“残障大学生”概述 | 第18-19页 |
| ·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9-20页 |
|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第20-21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第22页 |
| ·特殊教育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 3 重庆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原因探析 | 第23-36页 |
| ·重庆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23-26页 |
| ·教学方式采用现状 | 第23-24页 |
| ·教育对象的现状 | 第24-25页 |
| ·教学硬件设施现状 | 第25页 |
| ·教学软件设施现状 | 第25-26页 |
| ·当前重庆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缺失 | 第26-29页 |
| ·残障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重庆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 ·社会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 ·政府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学校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 ·家庭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 ·个人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 4 国外高校特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及启示 | 第36-39页 |
|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 | 第36-37页 |
| ·国外特殊教育的相关实践 | 第37页 |
| ·相关实践的启示 | 第37-39页 |
| 5 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策 | 第39-47页 |
| ·社会方面的相关对策 | 第39-40页 |
| ·树立社会对残障人的正确认识 | 第39页 |
| ·倡导社会树立助残风尚 | 第39页 |
| ·提供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平台 | 第39-40页 |
| ·政府方面的相关对策 | 第40-42页 |
| ·制定有关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 | 第40-41页 |
| ·加大对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 | 第41页 |
| ·创建无障碍的公共环境 | 第41-42页 |
| ·保障残障大学生就业渠道 | 第42页 |
| ·学校方面的相关对策 | 第42-44页 |
| ·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 第42页 |
| ·注重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 第42-44页 |
| ·加强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44页 |
| ·家庭方面的相关对策 | 第44-45页 |
| ·加强残障大学生家庭的自身建设 | 第44-45页 |
| ·家长重视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45页 |
| ·加强家庭与学校间的沟通 | 第45页 |
| ·个人方面的相关对策 | 第45-47页 |
| ·树立残障大学生“四自”精神 | 第45-46页 |
| ·培养残障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 第46页 |
| ·提高残障大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 第46-47页 |
| 6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1-52页 |
| 附录 B: 重庆市残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