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我国新课程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方法论思考 | 第12-13页 |
2. 具体方法运用 | 第13页 |
(五) 概念的界定及说明 | 第13-14页 |
1. 角色 | 第13页 |
2. 教师的课堂角色 | 第13-14页 |
二、对教师课堂角色的认识及其思考 | 第14-17页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对现有研究的思考 | 第16-17页 |
三、新课程下教师扮演不同角色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一) 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要求教师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 | 第17-18页 |
(二) 新课程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冲击要求教师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 | 第18-20页 |
(三) 新课程对教师的冲击要求教师必须扮演不同的角色 | 第20-22页 |
四、生物教师课堂角色的案例分析 | 第22-34页 |
(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诱导者 | 第22-23页 |
(二) 教师是学生道德商的培养者 | 第23-24页 |
(三) 教师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创造者 | 第24-25页 |
(四) 教师是学生个体表现的创造者 | 第25-27页 |
(五) 教师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造者 | 第27-29页 |
(六) 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 第29-30页 |
(七) 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 第30-31页 |
(八) 教师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者 | 第31-34页 |
五、全文总结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