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 合作的个体发展意义 | 第10页 |
2. 合作品质的社会意义 | 第10-11页 |
3. 当前幼儿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 第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内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国外的研究 | 第15-19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1. 合作 | 第20-21页 |
2. 合作行为 | 第21页 |
3. 幼儿合作行为 | 第21-23页 |
二、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 | 第23-34页 |
(一) 小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 | 第23-26页 |
1. 目标不明确,合作意图不明显 | 第23-24页 |
2. 协商过程简单,需成人引导 | 第24-25页 |
3. 幼儿合作策略单一,能通过学习提高合作水平 | 第25-26页 |
(二) 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 | 第26-29页 |
1. 合作动机增强,合作行为增多 | 第26-28页 |
2. 合作过程中逐步产生明显的“小领袖” | 第28页 |
3. 合作策略增多,能使用多种分工协商策略协调小组内部矛盾 | 第28-29页 |
(三) 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 | 第29-31页 |
1. 合作动机强烈,但幼儿合作行为发展不明显 | 第29-30页 |
2. 合作过程呈现任务分工与协商结果不一致 | 第30-31页 |
3. 合作策略多样化,合作行为的发生受同伴关系影响 | 第31页 |
(四) 不同年龄段幼儿合作行为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 第31-34页 |
1. 不同年龄段幼儿合作行为的共同特征 | 第31-32页 |
2. 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三、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4-39页 |
(一) 幼儿自身因素 | 第34-35页 |
1.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 第34页 |
2. 幼儿的性格特征 | 第34页 |
3. 幼儿的社会交往技巧 | 第34-35页 |
(二) 重要他人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1. 教师的引导与示范 | 第35页 |
2. 家长的教养模式影响重大 | 第35-36页 |
3. 合作对象的互动 | 第36页 |
(三) 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1. 学校环境 | 第37页 |
2. 家庭环境 | 第37页 |
3. 社会环境 | 第37-39页 |
四、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策略 | 第39-47页 |
(一) 遵循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 | 第39-41页 |
1. 情境教育为主要措施促进小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 | 第39-40页 |
2. 游戏活动为主要手段推动中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 | 第40页 |
3.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 | 第40-41页 |
(二) 为幼儿合作行为发展提供充分发展条件 | 第41-43页 |
1. 让幼儿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和乐趣 | 第41-42页 |
2. 让幼儿与同伴交往并承担任务 | 第42页 |
3. 鼓励幼儿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 | 第42页 |
4. 让幼儿知道竞争和合作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 第42-43页 |
(三) 联合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合作品质 | 第43-44页 |
1. 家长因素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 第43页 |
2. 争取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 第43-44页 |
(四)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 | 第44-47页 |
1. 游戏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 | 第44-45页 |
2. 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 | 第45页 |
3. 生活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 | 第45-46页 |
4. 用个别教育的方式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 第46-47页 |
五、结论与反思 | 第47-50页 |
(一) 结论 | 第47-48页 |
1. 在一日生活中,全方位建立合作意识 | 第47页 |
2. 在矛盾碰撞中,逐步提高合作技能 | 第47-48页 |
3. 在学习迁移中,不断扩展合作空间 | 第48页 |
(二) 反思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