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 引言 | 第8-12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8-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生活化 | 第10-11页 |
2.教学生活化 | 第11-12页 |
二、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 第12-42页 |
(一) 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 | 第12-19页 |
1.形成动态的德育观 | 第12-14页 |
2.达成师生共同对话 | 第14-16页 |
3.自由本真的过程观 | 第16-19页 |
(二)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 第19-25页 |
1.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 第19-21页 |
2.关注学生生活体验 | 第21-23页 |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 第23-25页 |
(三) 拓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 第25-30页 |
1.挖掘教材、活用教材 | 第25-27页 |
2.制定灵活周全的教学计划 | 第27-28页 |
3.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 | 第28-30页 |
(四)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 第30-39页 |
1.新课导入生活化 | 第30-32页 |
2.问题设计生活化 | 第32-34页 |
3.创设情境生活化 | 第34-37页 |
4.活动开展生活化 | 第37-38页 |
5.课后作业生活化 | 第38-39页 |
(五) 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法 | 第39-42页 |
1.评价内容综合化 | 第39-40页 |
2.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40页 |
3.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40-42页 |
三、 结语 | 第42-44页 |
(一) 简要总结 | 第42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42-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