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整车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纯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国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优化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技术 | 第20-22页 |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技术 | 第22-28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53页 |
·纯电动汽车结构及运动力学特性 | 第31-38页 |
·典型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动力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 第31-35页 |
·纯电动汽车运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35-38页 |
·纯电动汽车性能需求分析及主要评价指标 | 第38-42页 |
·动力性需求及评价 | 第38-40页 |
·经济性需求及评价 | 第40-41页 |
·成本特性需求及评价 | 第41-42页 |
·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2页 |
·整车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行驶工况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变速器需求及型式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纯电动汽车关键动力总成部件特性研究 | 第53-89页 |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特性研究 | 第53-68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及关键特征参数 | 第53-58页 |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部件特性分析 | 第58-68页 |
·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研究 | 第68-88页 |
·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作原理及关键特征参数 | 第68-72页 |
·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部件特性研究 | 第72-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4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及优化 | 第89-121页 |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目标及方案 | 第89-93页 |
·目标车型参数及性能指标要求 | 第89-90页 |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任务和目标 | 第90-91页 |
·匹配原则和方案制定 | 第91-93页 |
·基于“整备质量最小”方案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93-105页 |
·基于部件及整车现有资源的初始参数确定 | 第93-94页 |
·整备质量最小手动参数整定过程 | 第94-102页 |
·其他关键参数匹配 | 第102-104页 |
·匹配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104-105页 |
·基于“全局优化”方案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优化 | 第105-117页 |
·“全局优化”具体方案及优化算法选择 | 第105-108页 |
·模拟退火 PSO 算法在参数匹配中的应用 | 第108-112页 |
·纯电动汽车性能仿真软件平台 | 第112-115页 |
·优化操作及结果 | 第115-117页 |
·仿真结果对比及验证 | 第117-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5章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 第121-155页 |
·整车控制目标及软件架构设计 | 第121-127页 |
·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结构及控制目标 | 第121-123页 |
·控制系统软件方案及转矩控制架构 | 第123-127页 |
·动力模式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 第127-133页 |
·基准转矩 MAP 制定 | 第128-130页 |
·模糊转矩补偿控制 | 第130-133页 |
·急加速意图识别及转矩控制策略 | 第133页 |
·经济模式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 第133-148页 |
·基准转矩 MAP 制定 | 第134-136页 |
·模糊转矩补偿控制 | 第136-138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转矩补偿控制参数优化 | 第138-148页 |
·跛行模式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 第148-152页 |
·基于电机过温的转矩约束策略 | 第150-151页 |
·基于电池过放的转矩约束策略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第6章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实车试验及验证 | 第155-177页 |
·试验前准备 | 第155-157页 |
·实车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157-175页 |
·动力模式试验 | 第157-167页 |
·经济模式试验 | 第167-174页 |
·跛行模式试验 | 第174-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7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77-181页 |
·全文总结 | 第177-17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78-179页 |
·研究展望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9-191页 |
致谢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