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主动悬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车辆悬架系统概述 | 第13-17页 |
·车辆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第13-14页 |
·车辆悬架系统的分类 | 第14-17页 |
·主动悬架系统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 第17-23页 |
·主动悬架系统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悬架系统与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24-38页 |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4-26页 |
·ISO 标准 | 第24页 |
·EUSAMA 标准 | 第24-25页 |
·本文的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6-34页 |
·悬架系统模型的简化 | 第27页 |
·整车七自由度悬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4页 |
·路面激励模型 | 第34-36页 |
·路面不平度的空间功率谱密度 | 第34-36页 |
·空间谱密度与时间谱密度的转化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主动悬架电液伺服系统设计 | 第38-48页 |
·主动悬架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主动悬架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9页 |
·电液伺服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 第39-43页 |
·电液伺服主动悬架系统方案 | 第39-41页 |
·电液伺服系统元件 | 第41-43页 |
·阀控液压缸模型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 第48-60页 |
·模糊控制 | 第48-53页 |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48-49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9-53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 | 第53-58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53-54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仿真分析 | 第60-72页 |
·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车辆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车辆被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2页 |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基于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63-67页 |
·模糊控制器模块的建立 | 第63-65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5-67页 |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67-70页 |
·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模块的建立 | 第67-68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仿真结果总体分析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