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转子动力学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盘式拉杆转子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计算方法 | 第20-34页 |
·传递矩阵法 | 第20-21页 |
·Prohl 传递矩阵法 | 第20-21页 |
·Riccati 传递矩阵法 | 第21页 |
·基于 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转子的离散及力学分析 | 第22-27页 |
·转子临界转速的计算 | 第27页 |
·转子不平衡响应计算 | 第27-28页 |
·支撑轴承动特性计算模型 | 第28-33页 |
·油膜动特性系数的理论计算 | 第29-31页 |
·支撑系统简化模型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拉杆转子端面齿及接触刚度分析 | 第34-43页 |
·端面齿结构及其实体模型 | 第34-36页 |
·端面齿有限元接触模型 | 第36-38页 |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 第36-37页 |
·端面齿面—面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端面齿接触刚度分析 | 第38-42页 |
·等效刚度计算假设条件 | 第38-39页 |
·等效压缩弹性模量计算 | 第39-40页 |
·接触刚度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动力学计算模型及程序实现 | 第43-58页 |
·拉杆转子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前轴头和后轴头 | 第44页 |
·压气机叶轮和透平叶轮 | 第44-45页 |
·中心轴,内外冷却分离管 | 第45-48页 |
·支撑轴承动特性计算 | 第48-51页 |
·程序实现 | 第51-57页 |
·程序总体架构 | 第52-53页 |
·数据输入及传递矩阵计算 | 第53页 |
·临界转速以及振型的算法实现 | 第53-54页 |
·不平衡响应的算法实现 | 第54页 |
·用户界面的实现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动力学特性计算分析 | 第58-67页 |
·临界转速及振型分析 | 第58-62页 |
·临界转速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振型计算结果 | 第61页 |
·临界转速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不平衡响应特性 | 第62-66页 |
·不平衡响应计算结果 | 第62-64页 |
·不平衡响应的物理意义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