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地面油气混输特性及集输界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低渗透油田油气物性试验研究 | 第12-18页 |
·原油运动粘度的测量 | 第12-13页 |
·原油密度的测量 | 第13-14页 |
·天然气组分测定 | 第14-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油气混输水力特性研究 | 第18-45页 |
·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方程 | 第18-20页 |
·均相流模型 | 第20-24页 |
·漂移流模型 | 第24-26页 |
·基于流型划分的压降计算模型 | 第26-38页 |
·流型的划分与判断 | 第26-27页 |
·基于流型划分的常用的计算模型 | 第27-38页 |
·油气混输压降特性研究 | 第38-42页 |
·影响压降的因素 | 第38-42页 |
·油气混输持液率特性研究 | 第42-44页 |
·影响持液率的因素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油气混输热力特性研究 | 第45-56页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管线轴向温降公式推导 | 第45-50页 |
·热力学物性参数计算 | 第50-52页 |
·油水乳状液的物性 | 第50-51页 |
·原油密度 | 第51页 |
·原油粘度 | 第51页 |
·油田采出水的粘度 | 第51页 |
·水的表面张力 | 第51页 |
·油相的表面张力 | 第51-52页 |
·油水乳状液的表面张力 | 第52页 |
·原油比热 | 第52页 |
·油水混合物比热 | 第52页 |
·天然气的密度 | 第52页 |
·天然气的摩尔比热 | 第52页 |
·油气混输温降特性研究 | 第52-55页 |
·含水率对温降的影响 | 第52-53页 |
·气油比对温降的影响 | 第53-54页 |
·液相流量对温降的影响 | 第54页 |
·入口温度对温降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低渗透油田油气混输集输界限研究 | 第56-67页 |
·压降计算模型的改进 | 第56-60页 |
·Beggs-Brill 相关式的不足 | 第56-57页 |
·Eaton 法计算持液率 | 第57-58页 |
·水力计算模型的组合 | 第58-59页 |
·组合模型的准确性验证和筛选 | 第59-60页 |
·压降与温降的耦合计算 | 第60-61页 |
·集输界限的计算 | 第6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油气混输工艺计算软件的编译 | 第67-73页 |
·软件程序流程图 | 第67-69页 |
·软件界面介绍 | 第69-7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