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

副溶血弧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5-30页
 第一章 副溶血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6-20页
  1 基因组DNA第16页
  2 质粒第16-17页
  3 鞭毛基因系统第17页
  4 致病因子第17-19页
   ·溶血毒素第17-18页
   ·尿素酶第18-19页
   ·黏附因子第19页
   ·侵袭力第19页
  5 结语第19-20页
 第二章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1 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PFGE)第20-21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第21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第21页
   ·核糖体分型(Ribotyping)第21页
   ·编码极性鞭毛的基因位点RFLP分析(Flalocus RFLP分析)第21-22页
   ·ERIC-PCR分型技术第22页
  2 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基因探针第22-23页
   ·常规PCR方法第23页
   ·多重PCR方法第23-24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第24页
  3 结语第24-25页
 第三章 基因探针及其在食品微生物学上的应用第25-30页
  1 DNA杂交的基本原理第25-26页
  2 探针的种类及其选择第26页
   ·克隆探针第26页
   ·人工合成的探针第26页
   ·RNA探针第26页
  3 探针的标记及其检测第26页
  4 杂交方法第26-27页
  5 PCR技术与基因探针的结合使用第27页
  6 基因探针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第27-29页
  7 结论第29-30页
第二篇 实验研究第30-68页
 第四章 应用PCR方法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耐热溶血第31-3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1-33页
   ·材料第31-32页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第32页
   ·菌株的分离和鉴定第32页
   ·PCR第32页
   ·特异性试验第32-33页
   ·敏感性试验第33页
   ·实际食品检验及用经典方法验证第33页
  2 结果第33-35页
   ·PCR的特异性第33页
   ·PCR的敏感性第33-34页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第34-35页
  3 讨论第35页
  4 结论第35-37页
 第五章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寡聚核酸探针第37-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材料第37页
   ·方法第37-39页
  2 结果第39-41页
   ·待检DNA片断的获取第39-40页
   ·斑点杂交实验的特异性第40页
   ·试验灵敏度第40页
   ·杂交法与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2页
 第六章 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方法第42-5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2-44页
   ·材料第42-43页
   ·引物和TaqMan探针的设计和合成第43页
   ·细菌记数方法和分离鉴定第43页
   ·Real-time PCR第43-44页
   ·制作标准曲线第44页
   ·食品样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第44页
  2 结果第44-47页
   ·Real-time PCR的特异性第44-45页
   ·Real-time PCR的敏感性第45-47页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第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4 结论第49-50页
 第七章 双重Real-time PCR方法同步定量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50-5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0-53页
   ·菌株第50页
   ·培养基第50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0-51页
   ·引物和TaqMan探针的设计和合成第51页
   ·细菌记数方法和分离鉴定第51-52页
   ·Real-time PCR第52页
   ·制作标准曲线第52页
   ·干扰实验第52页
   ·人工布菌样品中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第52-53页
   ·食品样品中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第53页
  2 结果第53-55页
   ·Real-time 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第53-54页
   ·干扰实验第54页
   ·人工布菌样品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检测第54页
   ·各类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结果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7页
 第八章 副溶血弧菌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第57-6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7-60页
   ·样品来源第57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7页
   ·方法第57-60页
 第九章 2005~2006年华东沿海地区海产品及环境水样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第60-6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0-63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60-61页
   ·培养基第61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1页
   ·模板DNA的提取第61-62页
   ·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定性检测第62页
   ·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第62页
   ·统计分析第62-63页
  2 结果第63-65页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情况第63页
   ·不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检出情况第63页
   ·不同地区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第63-64页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季节分布情况第64-65页
   ·环境水样中副溶血弧菌检出情况第65页
  3 讨论第65-68页
第十章 全文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专业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快速成长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及其保护对策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下一篇:意象油画表现语言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