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车厢内新风量问题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地铁发展进程 | 第9页 |
| ·地铁环境的特点 | 第9-10页 |
| ·地铁环境中空气品质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关于地铁环境的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 ·国外关于地铁环境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国内关于地铁环境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 ·地铁活塞作用对地铁空气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2 地铁气流作用原理与数值理论 | 第16-28页 |
| ·地铁活塞气流作用原理 | 第16-23页 |
| ·选用软件概述 | 第23页 |
| ·计算流体力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 第23-24页 |
| ·动网格生成技术 | 第24页 |
| ·动网格简介 | 第24页 |
| ·动网格的生成与质量 | 第24页 |
| ·流场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 | 第24-27页 |
| ·控制方程 | 第24-26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列车在隧道中运动的数值模拟 | 第28-55页 |
| ·模型建立 | 第28-30页 |
| ·隧道、列车参数 | 第28页 |
| ·模型建立的假设 | 第28页 |
| ·隧道、列车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 | 第29页 |
|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 第29-30页 |
| ·收敛准则 | 第30页 |
| ·活塞风作用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0-51页 |
| ·进站端单设风井 | 第31-39页 |
| ·出站端单风井 | 第39-43页 |
| ·进站端、出站端均设置风井 | 第43-51页 |
| ·隧道、车厢内人员新风量分析 | 第51-53页 |
| ·隧道、车厢内人员新风量标准 | 第51页 |
| ·车站、车厢空调参数要求及车厢空调机组参数 | 第51-52页 |
| ·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4 地铁列车停站阶段对站台气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55-76页 |
| ·地下车站空气质量标准 | 第55-56页 |
| ·车站隧道的日常通风量 | 第56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假设 | 第56-58页 |
| ·几何模型 | 第56-57页 |
| ·参数条件 | 第57页 |
| ·模型假设 | 第57-58页 |
| ·网格划分 | 第58页 |
| ·气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8-64页 |
| ·进站端单设风井 | 第58-60页 |
| ·出站端单设风井 | 第60-62页 |
| ·进、出站端均设风井 | 第62-64页 |
| ·站台人员新风量及空气龄的研究与分析 | 第64-74页 |
| ·人员新风量分析 | 第64-66页 |
| ·空气龄分布指标的研究分析 | 第66-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 ·主要结论 | 第76-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