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关系型借贷的定义与功能 | 第11-12页 |
·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效应 | 第12-13页 |
·银行组织规模与关系融资 | 第13页 |
·研究综述评析 | 第13-14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结构 | 第14-15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发展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经济机理 | 第16-21页 |
·中小企业融资中关系的作用 | 第16-17页 |
·关系融资中的银企博弈分析 | 第17-19页 |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7页 |
·博弈过程分析 | 第17-19页 |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与关系融资 | 第19-21页 |
·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与贷款决策权配置 | 第19-20页 |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关系信贷的优势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应用 | 第21-34页 |
·关系融资解困意愿与实践效果相悖 | 第21-24页 |
·商业银行着力解困中小企业融资 | 第21-22页 |
·中小企业发展仍遭融资瓶颈制约 | 第22-24页 |
·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实证检验 | 第24-30页 |
·样本案例与变量的选取 | 第24-26页 |
·关系贷款可得性的实证分析 | 第26-28页 |
·关系贷款定价的实证分析 | 第28-30页 |
·阻碍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主要原因 | 第30-34页 |
·主导关系融资的个体质态尚不完善 | 第30页 |
·支持关系融资的信贷模式尚不健全 | 第30-32页 |
·适应关系融资的银企关系尚未建立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开展关系型借贷的经验及启示 | 第34-38页 |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 第34-35页 |
·“软信息”处理的特色化 | 第34-35页 |
·“软信息”使用的经济化 | 第35页 |
·日本主银行模式 | 第35-36页 |
·运作机制的双面性 | 第35页 |
·政策的导向与扶植 | 第35-36页 |
·立法的保护与支持 | 第36页 |
·国外关系型借贷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36-38页 |
·美日两种模式的差异比较 | 第36-37页 |
·国外关系型借贷的启示 | 第37-38页 |
第5章 完善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政策建议 | 第38-48页 |
·政府机构:强化外部性辅助体系 | 第38-41页 |
·依据融资性质明确划分中小企业 | 第38-40页 |
·依据划分结果分层纳入辅助体系 | 第40-41页 |
·中小企业:修炼自身的内部素质 | 第41-42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内涵型发展道路 | 第41页 |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寻求多元融资渠道 | 第41-42页 |
·遵循市场诚信原则,谋求长效合作关系 | 第42页 |
·商业银行:创新信贷组织与流程模式 | 第42-44页 |
·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征的专营机构 | 第42-43页 |
·贯彻流程思想于关系型融资全过程 | 第43-44页 |
·银企双方:发展共生互动性关系 | 第44-48页 |
·共生互动性关系融资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44-45页 |
·共生互动性关系融资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