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干道连续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典型交通协调控制系统第11-13页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城市干道连续交通基本原理第17-26页
   ·基本概念第17-19页
     ·干线道路第17页
     ·干线道路连续交通第17-18页
     ·干线连续交通目标第18页
     ·干线连续交通原则第18-19页
   ·干道连续交通描述第19-22页
     ·数学描述第19-20页
     ·基本假设第20-21页
     ·连续交通可行性第21-22页
   ·干线连续交通分析思路第22-25页
     ·形成要素第23页
     ·连续交通设计内容第23-24页
     ·关键问题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城市干道连续交通关键分析第26-38页
   ·交叉口间距选取第26-29页
     ·考虑因素第26页
     ·最小交叉口间距确定第26-27页
     ·合理交叉口间距选取第27-29页
   ·远引的交通组织技术第29-34页
     ·远引 U 型转弯第29-31页
     ·利用辅助支路完成远引第31-32页
     ·利用路网绕行完成远引第32-33页
     ·远引的交通组织简化线控环境第33-34页
   ·单向交通组织技术第34-37页
     ·单向交通设置条件第34-35页
     ·单向交通组织形式第35-36页
     ·单向交通简化线控环境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城市干道连续交通控制技术第38-60页
   ·干道连续交通控制理论第38-40页
     ·连续控制基本考虑第38页
     ·连续控制涉及概念第38-39页
     ·连续控制步骤第39-40页
   ·干道联控下单点参数计算第40-47页
     ·经典最佳周期计算第40-42页
     ·改进周期计算方法第42-43页
     ·联控单点最佳周期第43-47页
     ·绿灯时间确定第47页
   ·干道连续控制参数初始计算第47-52页
     ·公用信号周期第47-48页
     ·绿灯时长第48页
     ·相位差计算第48-50页
     ·初始最大绿波带第50-51页
     ·初始时间-距离图绘制第51-52页
   ·连续控制同步优化模型第52-58页
     ·交叉口信号同步性第52-53页
     ·交叉口信号同步率第53-54页
     ·交叉口信号非同步量第54-56页
     ·干道非同步量最小模型第56-57页
     ·最大绿波带不等时差第57-58页
   ·模型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实例应用及仿真评价第60-75页
   ·干道交通现状第60-64页
     ·各交叉口交通量第61-62页
     ·相关车速测定第62页
     ·现状信号配时第62-63页
     ·现状交通分析第63-64页
   ·交叉口优化设计第64-71页
     ·交通组织优化第64-67页
     ·单点配时参数第67-69页
     ·连续控制参数第69-71页
   ·优化方案仿真分析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主要结论第75-76页
   ·研究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废渣磷石膏用作道路填料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基层损坏评价的预防性补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