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CoREST SANT结构域蛋白与非编码小dsRNA相互作用模式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22页
 1 锌指蛋白的来源及种类第9-15页
   ·C_2H_2锌指蛋白的结构特征第9-10页
   ·Zn~(2+)对锌指蛋白构象的影响第10-11页
   ·REST/NRSF蛋白的发现、特征及功能第11-14页
   ·REST/NRSF调控基因转录的途径第14-15页
 2 CoREST蛋白第15-18页
   ·CoREST蛋白的结构特征第15页
   ·CoREST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15-16页
   ·CoREST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CoREST相互作用的生理学意义第17-18页
 3 RNA沉默现象第18-19页
 4 NRSE dsRNA与REST/NRSF的相互作用第19-21页
 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第22-29页
 1 材料第22-26页
   ·仪器第22-23页
   ·培养基第23-24页
   ·缓冲液第24-25页
   ·试剂第25页
   ·菌株及质粒第25-26页
   ·其它试剂第26页
 2 方法第26-29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6页
   ·转化第26-27页
   ·PCR反应体系第27页
   ·质粒的制备第27页
   ·连接第27页
   ·重组质粒的小量表达第27-28页
   ·Ni~(2+)柱的再生第28页
   ·表达和纯化第28-29页
第三部分 CoREST蛋白SANT1结构域质粒构建、表达纯化第29-48页
 1 含His·tag的pSJ3-CoREST SANT1的质粒构建第29-30页
   ·引物设计第29页
   ·PCR扩增第29-30页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30页
   ·分析第30页
 2 重组pSJ3-CoREST SANT1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0-34页
   ·重组质粒pSJ3 SANT1小量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0-33页
   ·分析第33-34页
 3 含SUMO-tag和FLAG-tag的pSMT3-CoREST-FLAG SANT1的质粒构建第34-35页
   ·引物设计第34页
   ·PCR扩增第34-35页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35页
   ·分析第35页
 4 含SUMO·tag和FLAG·tag的pSMT3-CoREST-FLAG SANT1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5-38页
   ·重组质粒pSMT3-SANT1-FLAG小量表达的优化第35-38页
   ·分析第38页
 5 含GB1·tag的pHGB-CoREST SANT1的质粒构建第38-40页
   ·引物设计第38-39页
   ·PCR扩增第39页
   ·目标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39-40页
   ·分析第40页
 6 GB1·tag CoREST SANT1融合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第40-43页
   ·重组质粒pHGB SANT1小量表达条件的优化第40-43页
   ·分析第43页
 7 pHGB CoREST SANT1大量表达和纯化第43-47页
   ·表达和纯化第43-44页
   ·离子交换柱纯化第44-45页
   ·第二次纯化后的SDS-PAGE检测第45页
   ·分析和讨论第45-47页
 8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部分 CoREST蛋白SANT2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第48-65页
 1 pET28a CoREST SANT2在M9中表达条件优化第48-51页
   ·重组质粒pET28a SANT2小量表达条件的优化第48-51页
   ·分析第51页
 2 ~(15)N标记CoREST SANT2大量表达和纯化第51-54页
   ·表达和纯化第51-52页
   ·SDS-PAGE检测第52-53页
   ·透析和酶切第53页
   ·第二次Ni柱纯化第53-54页
   ·分析第54页
 3 ~(15)N标记的CoREST SANT2蛋白NMR样品的制备第54-56页
   ·自由态SANT2样品第54-55页
   ·SANT2与ZF9复合物样品的制备第55页
   ·SANT2与核酸(NRSE/RE1 dsDNA和dsRNA)复合物样品制备第55-56页
 4 二维1H-15N HSQC结果与分析第56-62页
   ·结果第56-61页
   ·分析与讨论第61-62页
 5 CD光谱研究Zn~(2+)对SANT2构象的影响第62-64页
   ·结果第62-63页
   ·分析与讨论第63-64页
 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第73-79页
 附录1第73-74页
 附录2第74-75页
 附录3第75-76页
 附录4第76-77页
 附录5第77-78页
 附录6第78-79页
 附录7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细菌Paenibacillus sp. BME-14内切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分析
下一篇:极端嗜热古菌的DNA复制起始蛋白与DNA聚合酶相互作用研究及古菌ORF组克隆文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