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的优化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引言 | 第8-9页 |
·纳他霉素概述 | 第9-13页 |
·发现与命名 | 第9页 |
·结构与基本性质 | 第9-10页 |
·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 第10-11页 |
·抑菌机理 | 第11页 |
·安全性 | 第11页 |
·应用情况 | 第11-13页 |
·纳他霉素育种进展研究 | 第13-15页 |
·纳他霉素产生菌的菌株特征 | 第13页 |
·纳他霉素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前体和生物诱导子对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15-18页 |
·前体对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16页 |
·前体对纳他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16页 |
·真菌诱导子对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16-18页 |
·真菌诱导子对纳他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18页 |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的研究 | 第18-19页 |
·诱变育种 | 第18-19页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0-21页 |
第2章 纳塔尔链霉菌 N8 的特性研究 | 第21-35页 |
·前言 | 第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22页 |
·培养方法 | 第22-23页 |
·残糖的测定 | 第23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纳他霉素的测定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纳塔尔链霉菌 N8 的生长特性 | 第25页 |
·纳塔尔链霉菌 N8 的产物鉴定 | 第25-26页 |
·纳塔尔链霉菌 N8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 第26-31页 |
·纳塔尔链霉菌 N8 种龄及接种量的确定 | 第31-34页 |
·纳塔尔链霉菌 N8 发酵特性的研究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纳塔尔链霉菌 N8 的诱变选育 | 第35-42页 |
·前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35-36页 |
·培养方法 | 第36页 |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36页 |
·硫酸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的确定 | 第36页 |
·紫外线诱变 | 第36页 |
·N 离子注入诱变 | 第36-37页 |
·致死率和存活率的计算 | 第37页 |
·检测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硫酸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的确定 | 第37页 |
·紫外诱变 | 第37-39页 |
·N 离子注入诱变 | 第39-41页 |
·摇瓶发酵筛选结果 | 第41页 |
·稳定性传代实验验证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纳塔尔链霉菌高产菌株发酵工艺优化 | 第42-54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菌株及培养基 | 第42页 |
·培养方法 | 第42-43页 |
·真菌诱导子制备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响应面法优化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工艺 | 第43-49页 |
·前体物质的筛选 | 第49-52页 |
·真菌诱导子对纳他霉素产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页 |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