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缘由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三、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概述 | 第18-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一、支架 | 第18-20页 |
二、支架式教学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一、行为主义理论 | 第23-24页 |
二、认知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0-40页 |
第一节 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一、学生方面 | 第30-32页 |
二、教师方面 | 第32-35页 |
三、教材方面 | 第35页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40页 |
一、教改背景方面 | 第36-37页 |
二、教师方面 | 第37页 |
三、学生方面 | 第37-38页 |
四、技术支持方面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概述 | 第40-58页 |
第一节 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架形式 | 第40-44页 |
一、一般性支架 | 第40-42页 |
二、特殊性支架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中支架的设置应当遵循的原则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实施有效的支架式教学的指导方针 | 第46-50页 |
一、前人的总结 | 第46-47页 |
二、个人实践所悟 | 第47-50页 |
第四节 高职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法——“五四三法” | 第50-58页 |
一、五个环节 | 第50-52页 |
二、四个要素 | 第52-54页 |
三、三个阶段 | 第54-58页 |
第五章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第58-94页 |
第一节 实验一 ---单次课(2课时)的支架式教学实验 | 第58-65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58页 |
二、实验被试 | 第58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四、实验程序 | 第59页 |
五、实验数据整理与效果评价 | 第59-60页 |
六、实验课教学过程 | 第60-65页 |
第二节 实验二 ---为期一学期的支架式教学实验 | 第65-69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65页 |
二、实验被试 | 第65页 |
三、变量 | 第65页 |
四、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五、实验程序 | 第66页 |
六、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66-69页 |
第三节 “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职综合英语教学的实验启示 | 第69-74页 |
一、实施“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及意义 | 第69-73页 |
二、实施“支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73-74页 |
第四节 建议使用的高职英语支架式教学评价体系 | 第74-83页 |
一、高职英语支架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75-76页 |
二、高职英语支架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76-83页 |
第五节 可尝试使用的高职英语学习支架库 | 第83-94页 |
一、高职英语学习支架库的建立 | 第83-85页 |
二、高职英语学习支架库的结构介绍 | 第85-86页 |
三、高职英语学习支架库的内容介绍 | 第86-93页 |
四、本支架库的使用和反思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94页 |
第二节 “支架式教学”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4-95页 |
第三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95-96页 |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96-97页 |
第五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后记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