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新型污染物-药物的简介 | 第13-16页 |
1 药物的生产及使用概况 | 第13-14页 |
2 环境中药物的来源 | 第14页 |
3 环境中药物的迁移转化 | 第14-15页 |
4 药物的环境含量 | 第15-16页 |
5 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 第16页 |
第二节 药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 药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16-18页 |
2 药物的慢性毒性研究 | 第18页 |
第三节 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运用热带爪蟾胚胎检测维甲酸X受体激动剂/抑制剂的毒性 | 第21-52页 |
第一节 维甲酸X受体激动剂(氟-蓓萨罗丁)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 第21-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 结果 | 第24-30页 |
3 讨论 | 第30页 |
第二节 维甲酸X受体抑制剂(UVI3003)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 第30-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43页 |
3 讨论 | 第43页 |
第三节 维甲酸X受体抑制剂(HX531)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 第43-52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 | 第45-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运用热带爪蟾胚胎检测药物的联合毒性 | 第52-70页 |
第一节 UVI3003和三苯基锡的联合毒性研究 | 第52-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2 结果 | 第54-60页 |
3 讨论 | 第60页 |
第二节 氟-蓓萨罗丁和UVI3003的联合毒性研究 | 第60-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2 结果 | 第62-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第四章 运用热带爪蟾蝌蚪评价药物的毒性 | 第70-82页 |
第一节 胺碘酮对热带爪蟾早期发育的影响 | 第70-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2 结果 | 第72-75页 |
3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克霉唑对热带爪蟾早期发育的影响 | 第76-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2 结果 | 第77-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总论 | 第82-90页 |
第一节 基于敏感阶段的毒性评价方法 | 第82-84页 |
第二节 基于畸形表型的毒性评价方法 | 第84-88页 |
第三节 基于慢性暴露实验的毒性评价方法 | 第88-89页 |
第四节 运用热带爪蟾研究药物毒性的方法及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101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会议报告 | 第101-102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