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专利预警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外专利预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内专利预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2章 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基础理论 | 第23-32页 |
| ·工程机械行业 | 第23-24页 |
| ·工程机械行业的涵义 | 第23页 |
| ·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分类 | 第23页 |
| ·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特点 | 第23-24页 |
| ·专利 | 第24-25页 |
| ·专利的概念 | 第24页 |
| ·专利的类型 | 第24-25页 |
| ·预警机制 | 第25-31页 |
| ·预警机制的概念 | 第25页 |
| ·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专利预警机制 | 第27-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现状分析 | 第32-44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布局 | 第32-33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状态 | 第33-36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数量与类型 | 第33-34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的 SWOT 分析 | 第36-43页 |
| ·内部的优势(S) | 第36-37页 |
| ·内部的不足(W) | 第37-39页 |
| ·外部的机遇(O) | 第39-40页 |
| ·外部的威胁(T)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具体构建 | 第44-57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目标 | 第44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44-45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内容 | 第45-56页 |
| ·组织结构 | 第45-49页 |
| ·运行方式 | 第49-54页 |
| ·制度保障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警度评价 | 第57-75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警度指标体系 | 第57-64页 |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57页 |
| ·指标选取的前提 | 第57-58页 |
| ·指标的建立 | 第58-59页 |
| ·指标的识别 | 第59-64页 |
|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警度评价方法 | 第64-71页 |
| ·预警警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64-65页 |
| ·评价过程 | 第65-69页 |
| ·专家评议方式 | 第69-71页 |
| ·实例分析 | 第71-74页 |
| ·评价指标体系修正及说明 | 第71页 |
| ·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机制有效运作对策 | 第75-79页 |
|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行业专利预警意识 | 第75页 |
| ·完善专利预警体系,提高危机防范能力 | 第75-77页 |
|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专利人才匮乏现状 | 第77页 |
| ·完善各项基础建设,提高专利预警服务质量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83-84页 |
| 附录1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信息分析报告 | 第84-101页 |
| 附录2 镇江工程机械专利预警分析调查问卷 | 第101-103页 |
| 附录3 镇江工程机械行业专利预警警度评价表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大摘要 | 第105-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