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欠薪保障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 第11-14页 |
(一) 欠薪保障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 生存权理论 | 第11-12页 |
2. 公平正义理论 | 第12页 |
3. 社会连带理论 | 第12页 |
(三) 欠薪保障制度的作用 | 第12-14页 |
1. 保护弱势群体 | 第13页 |
2.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 第13页 |
3. 转变政府职能 | 第13-14页 |
二、域外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相关规定及评价 | 第14-16页 |
(一) 域外欠薪保障的立法模式 | 第14页 |
1. 专门立法 | 第14页 |
2. 列入劳工关系法条款 | 第14页 |
3. 在就业保障或破产法中规定 | 第14页 |
(二) 域外欠薪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4-16页 |
1. 国际劳工组织与经合组织(OECD)国家 | 第14-15页 |
2. 一些国家的基本制度 | 第15页 |
3.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欠薪保障制度 | 第15-16页 |
(三) 域外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的评价 | 第16页 |
三、我国现有欠薪保障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一) 我国现有欠薪保障的立法现状 | 第16-18页 |
1. 现行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2. 行政法规 | 第17页 |
3. 地方性法规 | 第17-18页 |
(二) 我国现有欠薪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1. 工资优先权、支付令制度不健全 | 第18页 |
2. 法律责任之不足 | 第18-19页 |
3. 现行救济程序的缺陷 | 第19页 |
4. 信用机制不健全 | 第19-20页 |
5. 工会及劳动监察制度未发挥应有作用 | 第20页 |
6. 欠薪保障基金制度的缺失 | 第20-21页 |
四、我国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构想 | 第21-27页 |
(一) 完善工资支付制度 | 第21-22页 |
1. 完善我国破产程序中的工资优先权 | 第21页 |
2. 完善工资支付令制度 | 第21-22页 |
(二) 法律责任之完善 | 第22-23页 |
1. 民事责任 | 第22页 |
2. 行政责任 | 第22页 |
3. 刑事责任 | 第22-23页 |
(三) 完善现行救济程序 | 第23页 |
1. 实行裁审分离 | 第23页 |
2. 简化立案程序 | 第23页 |
(四) 建立健全企业欠薪的信用规制 | 第23-24页 |
1. 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2. 建立健全企业欠薪信用奖惩机制 | 第24页 |
(五) 明确有关部门职责 | 第24-25页 |
1. 加强工会的维权作用 | 第24页 |
2. 加强劳动监察部门执法力度 | 第24-25页 |
(六) 建立统一的欠薪保障基金法律制度 | 第25-27页 |
1. 机构管理 | 第26页 |
2. 基金的来源 | 第26页 |
3. 基金的缴费 | 第26页 |
4. 基金的用途 | 第26页 |
5. 基金的追偿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