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桥梁系统竖向共振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高速铁路概况 | 第9-11页 |
| ·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车桥振动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车桥共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现有的预防车桥共振的措施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列车-桥梁系统竖向振动模型 | 第18-33页 |
| ·概述 | 第18页 |
| ·车辆振动模型 | 第18-19页 |
| ·桥梁振动模型 | 第19-21页 |
| ·轮轨接触处的约束关系 | 第21-22页 |
| ·车辆-桥梁单元的总势能 | 第22-24页 |
| ·车-桥单元的重力势能 | 第22-23页 |
| ·车-桥单元的弹性应变能 | 第23页 |
| ·车-桥单元的阻尼力势能 | 第23-24页 |
| ·车-桥单元的惯性力势能 | 第24页 |
| ·车-桥单元矩阵 | 第24-28页 |
| ·车辆-桥梁系统振动方程 | 第28页 |
| ·程序的验证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列车-桥梁系统竖向共振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62页 |
| ·车速的影响 | 第33-39页 |
| ·参数的选取 | 第33-34页 |
| ·引起桥梁共振的车辆速度初步分析 | 第34-35页 |
| ·列车走行性与桥梁动力性能评判标准 | 第35页 |
| ·不同车速下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 第35-3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列车编组的影响 | 第39-43页 |
| ·计算模型及列车编组状况 | 第39页 |
| ·各编组下车桥系统动力响应计算 | 第39-4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页 |
| ·桥梁阻尼的影响 | 第43-46页 |
| ·不同桥梁阻尼下车辆以及桥梁动力响应计算 | 第43-4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桥梁跨径布置的影响 | 第46-54页 |
| ·车辆共振初步分析 | 第46-47页 |
| ·桥跨方案选取 | 第47-48页 |
| ·各桥跨方案下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响应计算 | 第48-5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页 |
| ·不平顺的影响 | 第54-60页 |
| ·不平顺样本的选取 | 第54-56页 |
| ·考虑不平顺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分析 | 第56-6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自振频率限值探讨 | 第62-73页 |
| ·引言 | 第62-63页 |
| ·桥梁自振频率下限值的探讨 | 第63-66页 |
| ·避开桥梁共振的桥梁自振频率限值探讨 | 第66-69页 |
| ·桥梁自振频率上限值的探讨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及结论 | 第73-74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4页 |
| ·今后的工作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