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和综合评价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作物抗旱机理 | 第11-14页 |
·形态结构与抗旱性 | 第11-12页 |
·作物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 | 第12-14页 |
·作物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5-17页 |
·作图群体 | 第15-16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程序 | 第16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程序 | 第16页 |
·小麦遗传连锁图谱 | 第16-17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17-21页 |
·QTL 定位方法 | 第17-18页 |
·小麦抗旱性状的 QTL 定位 | 第18-21页 |
·形态性状 | 第18-19页 |
·生理性状 | 第19-21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处理 | 第22页 |
·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抗旱性评价 | 第23-24页 |
·QTL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遗传图谱 | 第24页 |
·QTL 分析及命名 | 第24-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性状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QTL 定位 | 第28-37页 |
·抗旱性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 | 第37-4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3页 |
·RIL 群体苗期抗旱性状 QTL 分析 | 第40-41页 |
·抗旱性状 QTL 簇 | 第41页 |
·RIL 群体抗旱性综合评价和抗旱育种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群体抗旱相关性状 QTL 定位 | 第43页 |
·群体抗旱相关性状变异和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