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小麦品种演变研究 | 第12-16页 |
·山东小麦品种改良历程 | 第12-13页 |
·山东省主导品种概述 | 第13-16页 |
·小麦品种演变的特征 | 第16-21页 |
·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6-18页 |
·SSR 分子标记研究 | 第16-17页 |
·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18页 |
·品种演变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18-19页 |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演变规律 | 第19-20页 |
·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改良 | 第20-21页 |
·山东小麦品种演变过程中育种目标的调整及未来展望 | 第21-22页 |
·本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材料的选择与种植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品种更替过程中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24-26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24页 |
·PCR 的扩增及产物的检测 | 第24-25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 | 第25页 |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 | 第25-26页 |
·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生理及产量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6-27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旗叶净光合速率等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 第26页 |
·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6页 |
·旗叶呼吸速率测定 | 第26-2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SSR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7页 |
·田间生理、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山东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8-34页 |
·等位基因分布 | 第28-30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30页 |
·A、B、D 三个染色体组多样性的比较 | 第30页 |
·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多样性演变分析 | 第30-32页 |
·品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 | 第34-40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变化 | 第34-35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37-38页 |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呼吸速率的变化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6页 |
·SSR 标记多态性及其在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40页 |
·山东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演变 | 第40-41页 |
·山东省小麦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关于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演变 | 第42-43页 |
·关于小麦光合性能的演变 | 第43-44页 |
·关于今后小麦遗传改良的发展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