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公民个人信息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 第12-13页 |
一、个人信息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二、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第13-15页 |
一、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别和联系 | 第14页 |
二、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 第14-15页 |
三、个人信息与个人资料的区别和联系 | 第15页 |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 第15-19页 |
一、关于个人信息法律属性的几种学说 | 第15-17页 |
二、个人信息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兼具人格和财产双重属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 第19-29页 |
第一节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实意义 | 第19-25页 |
一、侵犯个人信息对公民个人生活的影响 | 第19-20页 |
二、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 第20-25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一、对我国现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评价 | 第25-27页 |
二、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制度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29-35页 |
一、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 第30-33页 |
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 | 第33-35页 |
第二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 第35-38页 |
一、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 第35-37页 |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立法 | 第38-40页 |
一、德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38-39页 |
二、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普通法系国家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立法 | 第40-43页 |
一、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41-42页 |
二、加拿大的隐私权法 | 第42页 |
三、英国的《资料保护法》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港澳台地区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立法 | 第43-45页 |
一、香港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43-44页 |
二、澳门的《个人资料保护法》 | 第44页 |
三、台湾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外国及境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5-48页 |
一、立法模式 | 第45-46页 |
二、明确界定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围 | 第46页 |
三、权利的救济方式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立法之不足及完善 | 第48-55页 |
第一节 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外延需要明确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犯罪的危害行为需要明确,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犯罪的主体应该定一般主体,有利于全面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 第50-51页 |
第四节 本罪情节严重的内容需加以明确 | 第51-53页 |
第五节 保护个人信息需处理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